几分钟后,湘江江面上一片狼藉。
几艘倾覆的船只和江面上的血红色,似乎在述说这里之前发生了什么惨剧。
湘江两岸的日军看到这一幕,都不约而同地沉默了。
尤其是得知统计出来的数据后。
刚才渡江的一百多人,有31人失踪或者被打死,另有17人不同程度受伤。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被打死的,也有一些是因为船只被打穿,导致渔船倾覆。
这些日军,会游泳的并不多。
尤其是在水流汹涌的湘江。
这个年代可没什么大坝拦截江水。
没有大坝拦截的江水,那水流会有多急。
别说你不会游泳,就算是会游泳,没有专门训练过或者水性是真的好的那种,谁敢保证能在汹涌的水流中活下来?
一旦落水,那真的是九死一生。
即便是日军,也不可能做到都跟特战队那样可以一口气游几百米、几公里什么的。
一下死伤四十多人,对于日军来说也很心疼。
更心疼的还是有1艘渔船沉了,另有2艘在江面上翻过来倒扣在江面上飘着。
本来船只就不多,如今又损失几艘,这无疑会让渡江的效率下降。
“派人在高处盯着支那人的飞机,尽可能减少损失。”岩永汪无奈地下达了一道命令。
这个办法,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中国飞机来的频率有些高。
毕竟五六百米的江面,不是一两分钟就能完成往返的。
有时候日军在渡江的时候,飞机没来,但是在返回西岸的时候,飞机就来了。
看到江面上返程的船只,天上的飞机可不管你载没载人,直接俯冲下来就发起攻击。
除了攻击江面上的船只,战机还会攻击两岸的日军。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多,日军在付出19艘渔船的代价后,只把1400多人运送到了湘江东岸。
效率低不说,还损失了19艘渔船。
至于那超过400人的伤亡,那都不算什么。
就算是如此,日军还是在想尽办法渡江。
同时日军也在抓紧制作竹筏这些。
还别说,还真让日军制作出了超过80艘简易竹筏。
这些竹筏大多都是小筏,由六七根竹子拼凑而成,结不结实就另说了。
至于大筏也有,由十五根竹子连接在一起,数量很少,只有十余艘。
小筏虽然多,但是运输效率不行。
最多载三个人,还不能携带多少武器弹药。
大筏最多可以载六七个人,若是日军胆子大或者偏瘦,八个人也不是不行。
但更多就不行了。
说不定人刚上去,竹筏就得沉入水中。
而且每艘竹筏还要有一个人把筏子撑回西岸,这样一来,运输效率就有些低。
但日军也没其它更好的方式,总不能搭建一座浮桥吧?
先不说能不能找到那么多船只来搭建浮桥,就算是找到了,真当天上的飞机看不见浮桥?
说不定你忙活半天,眼看就要搭建好浮桥,天上的飞机就投下来几枚炸弹,然后浮桥就得报销。
所以搭建浮桥是不现实的。
只能继续制作竹筏。
这就导致附近的竹子都快被砍光了。
逼着日军不得不去更远的地方砍伐竹子,这让一些附近的百姓看着都很意外。
这附近的百姓其实还不少,上千人肯定有的。
可是日军不敢让这些百姓去制作竹筏,因为日军不敢赌。
甚至连乘船都不敢让这些中国百姓去。
这万一在竹筏上或者在渡江时做点手脚,日军至少都要损失好几个人,而中国百姓就死一个。
怎么看也不划算。
不过日军也不可能让这些中国百姓看着,就逼着后者做饭、砍竹子这些。
这些百姓迫于日军的淫威,也只能照做,认不认真就另一说。
西岸的日军在忙碌,在东岸的日军也没闲着,也在搜寻竹林砍伐。
制作能载人的竹筏,肯定要竹子粗大才行,不然漂浮容易,但是载人就不好说了。
原本按照日军的计划,在天黑前可以制作出100-120艘竹筏,其中小筏90、大筏30。
等到了天黑,还可以继续抓紧时间制作。
日军知道,今天晚上就是最佳的逃生机会,否则再拖下去,局面会更糟糕。
按照他们的计划,一次性可以向对岸运送三百多人。
若是多制作一些竹筏,一次性甚至可以运送四五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