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晚,肖峰开着车,稳稳地将黄启源送回了住处。待把黄启源安顿好,他便与老群、金海洋、秦默涵在街边一处路灯下道别。
路灯散发着暖黄色的光,将众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在地上交错纵横。
分手之际,秦默涵微微低着头,有些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说道:
“肖峰啊,要不你今晚就别折腾着回柳坝村了,回餐厅办公室将就着休息一晚吧。
“你瞧瞧我们几个,在县城里都有个安稳的小家,晚上回去能洗个热水澡,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就你还天天两头跑,也没个落脚的地儿。”
肖峰听了,咧开嘴,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笑呵呵地摆了摆手,说道:
“嗨,我就喜欢我那柳坝村的大院子,宽敞又自在,晚上躺在院子里,还能瞧见满天的星星呢。
“行了行了,都别操心我啦,你们也赶紧回去好好休息,明天咱们还有一堆事儿要忙呢,明天见!”
说罢,肖峰一个利落的转身,大步走到车旁,上车,双手熟练地握住方向盘,车头轻轻一打,便朝着国道方向驶去。
今夜的清苑县城,比昨夜更添了几分元宵节的热闹氛围。
街道两旁,五彩斑斓的灯笼高高挂起,红的像火,粉的像霞,黄的像金,在夜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一群身着彩衣的仙子在翩翩起舞。
灯笼上的图案更是栩栩如生,有活灵活现的金鱼,有展翅欲飞的凤凰,还有憨态可掬的福娃,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赏,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
路上,到处都是赏灯的人群。
有年轻的男女在逛灯会,走走停停,指指点点,也有小孩子,手里提着小灯笼,也有的在大人的肩膀上坐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颜。
老人们则相互搀扶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慢悠悠地走着,一边欣赏着灯笼,一边讨论着花灯的样子。
肖峰坐在车里,透过车窗看着这热闹非凡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他自言自语道:“唉,这看来是赶不回京城过元宵节喽。不过,就在清苑县过这个节也挺不错的,等过完节再回去也不迟。”
其实,自打肖峰重生以来,这已经是他的第二个元宵节了。可回想起第一个元宵节的时候,他当时正忙着在矿上做荷叶饼小买卖。
那时候,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忙到夜深人静,累得腰酸背痛,哪里还有闲工夫去看那元宵节的灯啊。
每天一睁眼,心里想的全是怎么多赚点钱,怎么把生意做大。
而今年的清苑县,和去年相比,那可真是天壤之别。去年的时候,县城里虽然也有一些节日的氛围,但远没有今年这般热闹。
今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县城里的人们生活富裕多了,很多人家都有了余钱,这才舍得花心思来张灯结彩,热热闹闹地过个元宵节。
街道两旁的店铺也都焕然一新,挂满了喜庆的装饰,有些店门口还摆着各种特色小吃摊,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肖峰看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暗自庆幸自己重生后抓住了机遇,让生活有了这么大的改变。
肖峰驾驶着他的小车,在熙攘的人群中不紧不慢地穿行着。车轮缓缓碾过路面,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仿佛在和这热闹的氛围做着告别。
他的目光透过车窗,心里想着城外那条宽阔的国道,心里清楚得很,只要驶上那条国道,行人就会渐渐稀少起来,到时候,他便能一路风驰电掣,快速回到柳坝村。
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白天离开柳坝村的那一刻。阳光暖暖地洒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正热烈地讨论着挂九莲灯的事儿。
肖峰路过时听到,心中对这九莲灯的讲究自然再熟悉不过。
在柳坝村,九莲灯可是个有着深厚意义的传统。
往年村里经济不宽裕的时候,大家便只能因陋就简。
村委会的大门口会挂上一盏九莲灯,那灯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柔和而温暖的光;
戏场子那边也会挂上一盏,每当夜幕降临,灯光亮起,便成了孩子们嬉戏玩耍时最向往的地方。
而村道上呢,每隔老长一段距离,才会挂上一盏普通的灯笼。那昏黄的灯光,在寂静的夜里,为晚归的村民照亮回家的路,也照亮了大家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