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宦官说完之后,偷偷瞧了一眼赵佶,见其神色不复之前的冰冷,心中一喜:“官家,此便是臣这些时日的见闻。”
赵佶听罢,摆手道:“你且退下。”
李宦官听令,立即转身离去。
在其离去之后,赵佶笑了笑道:“此人倒是能办事,太尉你看着办吧。”
童贯拱手道:“谨遵管家旨意。”
“这刘然是何知州的高徒啊。”赵佶不由抚掌笑道:“此子虽十八岁,却已见璞玉之资,他日必是朝廷栋梁,何仲源倒是慧眼识珠。”
“官家所言极是,这刘然虽小小年纪,却能弄出这么大个事,若是按照他的法子,边境粮草定不复以往短缺,粮草丰盈,对讨伐西贼也可手到擒来。”童贯也笑着说道。
“不错。”赵佶随即又想道:“太尉,这刘然的消息,你可还知道些甚?都说说,也好让朕知晓我国之英才。”
听闻赵佶的夸赞,童贯喜上心头,毕竟刘然是庆州人,又是湟洲弓箭手,是实实在在的嫡系。
他知晓此次上奏,以赵佶的性子,定会询问,因此也稍加用心,细细了解了一番。
“十六岁招刺,身具百步穿杨之能,十七岁大破近万羌贼,诛杀百名党项横山羌,十八岁成指挥使,诸多寨子言及小冠军侯,好,好,好!果非俗类。”纵如赵佶这般心高气傲之人,也不禁笑着念叨,而后夸赞连连。
夸赞之后,赵佶又看向弯腰禀报的童贯:“何卿之商榷论,其中就有他的名讳吧。”
“启禀官家,正是。”
“太尉,此子当如何赏?”赵佶微微一笑,对于刘然他很是欣喜,除却刘然本身的能力之外,和上献的农书,帮他解决边境一大难题。
更是因为今日他心情舒畅后,听闻李讹哆反叛,好至坏,又闻刘然这等青年才俊,坏又变好,心情好似一山过一山般,跌宕起伏,这才更加欣喜。
而这也是童贯的小心思,先好后坏和先坏后好,其中的差距,可谓是廖之千里。
童贯拱手,笑眯眯的说道:“禀官家,臣以为升资二级如何?”
赵佶哈哈一笑,摇了摇头道:“此等大功仅升二级,太过寒酸了。”
童贯依旧是一脸微笑:“臣资质愚钝,此等英才当由官家钦点。”
赵佶思忖片刻,道:“且封为承信郎。”
说罢,不给童贯回答的机会,赵佶豁然起身一步一步来至童贯面前,盯着他道:“太尉,西贼贼心不死,屡次进犯,你替朕出手教训西北不臣之虏。”
“是!”童贯闻言,心脏怦怦直跳,他就知道此次汇报,官家必会有所动作,毕竟自己这位天子,从来是个心高气傲之人,但没想到官家竟如此利索。
“朕命你为陕西、河东、河西经略使于明年讨不臣之臣,势必将李讹哆的首级给朕斩下,你可做得到?”童贯虽身材魁梧,此时却尽量使自己的腰背佝偻,好令赵佶居高临下,俯视着他。
“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斩杀此獠。”童贯立即表露忠心说道。
“好,若是有机会,你替朕好好瞧一瞧这刘然,若是有可用,朕之才,较汉武且胜数倍,就看他能不能成为我之冠军侯!”
童贯望着赵佶的那尊贵不凡背影,心中澎湃不已,深深道了一句好。
汉武是何人,乃是西汉孝武帝,而谈及汉武辉煌功勋,其中不可或缺的,便是北破世仇的匈奴。
而今,官家言及汉武,显然北伐之心,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