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实际上是陆逊一直以来的疑问,想他吴国身为堂堂一流国家,似周瑜、陆逊这般文武双全之人有,像张昭、张纮这般的文臣也有很多,可就是猛将很少,算算看也就陆文龙、孙策、甘宁、太史慈等寥寥几人有一流武将的水平,其他都要差上很多。
似乎是没有想到陆逊还执着于这个问题,周瑜先是愣了愣,随后他便大笑道:“原来伯言你还在纠结这个问题,那好我便与你说说,刚好你也可以看看本都督说的对不对。”
实际上在《三国演义》当中,蜀国有五虎将,魏国那就更不必多说了,唯独那吴国看起来在猛将的数量和质量上有些孱弱,九州里还好,毕竟莫名其妙出现了一个陆文龙,但在演义和正史上,那吴国的猛将可就更少了。
当然了,光有武勇肯定是不行的,毕竟有勇无谋也不是一位名将的品格,可这里毕竟是九州,每当开战之前势必需要一场或者几场斗将来鼓舞士气,到了这个时候,猛将坐镇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
而周瑜很快就为陆逊解释了一番,在他眼里为什么吴国才俊如此之多,可是独独缺猛将的原因。
首先便是地域问题,历史上的东吴处于江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自古都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说老实话,虽然都说习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看起来好像习文和习武都差不多,但还有一句话叫穷文富武,既然不缺钱财,那么很大程度上就忽视了对武艺的重视。
因此,富饶的江南培养了许多文化水平较高的文人大儒。但相比并州、幽州、凉州这些民风彪悍地区,江南却明显缺少了培养猛将侠士的优良土壤。因此,从区域上来看,江东地区就不产猛将,这就造成了东吴政权武将青黄不接和猛将匮乏。
到了九州也是这般,吴国同样是鱼米之乡,比起魏国、楚国等国家来说不知道好了多少。
第二个原因就在于吴国擅长固守,算算看,这么多年以来,吴国主动进犯,想要打下敌国疆土这件事情也是少的很,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针对南陈,至于进犯其他国家那是少之又少。
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吴国的特殊性,自项开称帝,建立楚国以来,他是一门心思在削弱楚国的世家豪门,而换作吴国却是颠倒过来,吴国居然在不断扶持当地世家豪门。
如此一来,无论是吴国的顾、陆、朱、张四大世家,还是其他的一些小世家豪门,他们都在不断影响着吴国政权,就比如满朝文武里面,恐怕绝大部分都出身于世家豪门,平民百姓却是少之又少。
再加上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自诩高雅的文人雅士,而吴国皇帝孙坚也选择开始重视文臣氏族,而对武将多有忽视,这样一来,那些猛将的涌现就是少之又少,可能会有,但大部分也没有身居高位,若非甘宁、太史慈等人早早便跟随吴国建功立业,恐怕他们也没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当周瑜说完这三个原因后,陆逊却是沉默了,实际上这三个原因最重要的还在最后一个,偏巧陆逊也是世家之人,而且自诩为儒帅,而且说老实话,陆家似乎也在吴国朝堂上卷动风雨,这件事情是做不得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