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的故事里有你 > 第660章 秋凉入梦

第660章 秋凉入梦(2 / 2)

儿子咬了一口,夸张地竖起大拇指:“好吃!爸要是知道错过了这个,肯定后悔死。”

话一出口,周旭立刻意识到说错了话,尴尬地闭嘴。林晚却只是笑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你爸选择了他认为重要的东西。”

周旭仔细观察母亲的表情,确定她没有强颜欢笑,才松了口气:“妈,你真坚强。”

“不是坚强,只是想通了。”林晚说,“人生苦短,没必要困在过去的泥沼里。”

离婚程序进行得很顺利,林晚没有设置任何障碍。签字那天,周明看起来反而比她更难受,几次欲言又止。最后他说:“林晚,你是个好女人,是我配不上你。”

“现在说这些没什么意义了。”林晚平静地回答,“祝你幸福。”

走出律师事务所,阳光正好。林晚决定步行回家,顺便去菜市场买些新鲜食材。路上她经过一家画廊,橱窗里陈列着一些油画作品。忽然想起公园里遇到的那位老人,她心血来潮走了进去。

“请问你们这里收业余画家的作品吗?”她问店员。

店员是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孩:“我们偶尔会举办社区艺术展,下次在一个月后。您有兴趣参加吗?”

林晚想了想,说:“我刚开始学,可能还不够格参展。但不知道你们是否开设成人美术课程?”

女孩热情地介绍起来,画廊正好有周末油画班,针对零基础的成年人。林晚当即报了名,感觉内心久违地涌起一丝期待。

回到家,她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南山客。对方很快回复:“太好了!艺术是疗愈心灵的良药。期待看到你的作品。”

“压力好大啊,要是画得太差怎么办?”林晚开玩笑地说。

“记住,创作是为了表达自己,不是为了取悦他人。享受过程就好。”

周末上第一堂美术课时,林晚发现自己确实是班里最没经验的学员之一。但她并不气馁,按照老师的指导认真调色、运笔。画完一幅简单的静物写生后,老师居然表扬了她对色彩的感知力。

下课后,林晚买了一整套画具回家。她把闲置的客房改成了小画室,每天下班后都会练习一会儿。绘画让她发现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美——水果的色泽,窗帘的纹理,窗外的云彩变化......

她开始带着素描本出门,记录所见所闻。公园里的老人孩子,街道上的行人车辆,市场里的商贩顾客,都成了她的模特。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对生活的感知变得敏锐起来。

南山客成了她的艺术导师和精神挚友。他们会讨论不同画派的特点,分享各自的作品。林晚得知南山客本名陈南山,曾是大学文学教授,退休后独居在山脚下,因车祸导致双腿不便,但并未因此消沉。

“身体受限后,反而发现了世界的其他美好。”陈南山在邮件中写道,“不能远行,我就开始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发现微观世界里同样有浩瀚宇宙。”

林晚告诉他:“是你让我明白,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秋天深了,银杏叶几乎落尽。林晚的绘画技巧有了明显进步,老师建议她尝试创作一幅原创作品参加社区画展。她思考良久,决定画一系列四季主题的画,表现时间流逝中的生命之美。

周旭来看她时,被画室里的作品惊呆了:“妈,我不知道你这么有天赋!”

“只是业余爱好。”林晚谦虚地说,但心里很高兴。

“爸知道你开始画画了吗?”周旭问,“他最近好像不太开心。和杨晴阿姨经常吵架。”

林晚停顿了一下刷笔的动作:“那是他们的事,与我们无关了。”

儿子拥抱了她一下:“妈,我为你骄傲。你真的......焕然一新了。”

林晚笑了笑,心里明白这不是改变,而是回归。回归到那个在大学里热爱文学艺术的自己,那个在成为妻子母亲之前曾经有无数梦想的年轻女孩。

社区画展那天,林晚送去了两幅作品:一幅是秋日银杏下的长椅,灵感来自遇见陈南山那天;另一幅是窗前背影,表达孤独与希望的交织。

令她惊讶的是,两幅画都在展览上卖出了不错的价钱。买主之一竟是那位在公园遇见的坐轮椅的老人,原来他是本地小有名气的收藏家。

“你有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老人对她说,“继续画下去,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

展览结束后,林晚决定用卖画的收入出去旅行。她选择了江南水乡,那是她年轻时一直想去却总是没机会去的地方。

周旭有些担心:“妈,你一个人行吗?”

“正好需要一个人静一静。”林晚笑着说,“别担心,我会每天发照片给你。”

出发前夜,她与陈南山通了电话。这是他们第一次实际听到对方的声音,陈南山的嗓音温和沉稳,让人安心。

“旅途愉快,”他说,“旅行是重新认识世界,也是重新认识自己。”

江南的秋意比北方温柔许多。小桥流水人家,乌篷船在河巷中穿梭,林晚坐在船头,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水墨画中。她拍了很多照片,画了不少速写,尝试用画笔捕捉水乡的神韵。

一天傍晚,她在小镇茶馆歇脚时,邻座一位老先生突然晕倒。林晚立即上前帮忙,运用单位学过的急救知识施救,直到救护车赶来。老人的家人感激不已,邀请她共进晚餐。

饭桌上,她得知老人是当地着名的民俗学者,家中有大量关于江南文化的藏书和资料。为表感谢,家人允许林晚随意查阅这些资料。

这个意外插曲让林晚萌生了新的想法。她开始收集整理江南民俗文化的素材,计划创作一系列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作品。

旅行结束后,林晚整个人焕发着新的活力。她开始着手创作新的系列画作,同时报名学习了数字艺术课程,希望用现代媒介表现传统文化。

陈南山鼓励她:“这个想法很棒,传统文化需要当代的表达方式来传承。”

周旭来看她时,几乎认不出自己的母亲了。林晚不仅外表更加精神焕发,言谈举止间也充满了自信和热情。

“妈,你看起来比我还年轻有活力了。”儿子开玩笑说。

“因为找到了喜欢做的事。”林晚说着,展示她的新作品,“人生没有统一的模板,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活法。”

冬天来临的时候,林晚的作品在本地艺术圈小有名气。她收到邀请,在一家咖啡馆举办小型个展。开幕那天,周旭和女友都来了,还带来了一束鲜花。

令林晚意外的是,周明也出现了。他独自前来,看起来比上次见面时苍老了许多。

“我听儿子说了你的画展,”他有些拘谨地说,“想来祝贺你。”

林晚大方地接待了他,带他参观作品。周明看得很认真,在一幅题为《重生》的画前驻足良久。画中是一只凤凰从灰烬中展翅高飞,用色大胆热烈,与林晚过去的风格截然不同。

“你变了很多,”周明最终说,“变得......更加耀眼了。”

林晚微笑:“人总是会变的。”

周明犹豫了一下,说:“我和杨晴分开了。原来我们并不适合在一起生活,只是被一时的激情蒙蔽了双眼。”

林晚平静地看着他:“抱歉听到这个,希望你以后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周明似乎期待更多反应,但林晚已经转身去接待其他客人了。他站了一会儿,默默离开。

展览很成功,多幅作品被预订。活动结束后,林晚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是陈南山发来的:

“今天是你个展的日子,遗憾不能亲自到场祝贺,但心与你同在。与你相识这段时间,我看着你从绝望走向希望,如同目睹一朵花在寒冬后重新绽放。生命总有低谷,但也总有出路,关键在于保持前行的心和发现美的眼睛......”

林晚反复读着这封信,内心充满感激。她回复道:“谢谢你一直以来的鼓励和支持。是你让我明白,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希望有一天能当面致谢。”

令她惊讶的是,陈南山回复了一个地址和邀请:“如果你不介意山路崎岖,欢迎来我的山居小坐。这里的冬景别有韵味。”

林晚考虑了一会儿,回复:“荣幸之至,周末见。”

周六清晨,她开车前往陈南山居住的山区。山路确实蜿蜒,但沿途风景美不胜收。枫叶还未落尽,点缀在苍翠山色间,如同大自然绘就的油画。

陈南山的居所是一座简朴但雅致的平房,无障碍设施完善。他本人坐在门廊的轮椅上等候,比林晚想象中更加清瘦,但目光炯炯有神。

“欢迎光临寒舍。”他微笑着伸出手。

林晚与他握手:“终于见面了,南山老师。”

“叫我老陈就好。”他引领林晚进屋,室内陈设简单却处处透着文人雅趣。书架上堆满了书籍,墙上挂着几幅水墨画,大多是山水题材。

“这些是......”林晚仔细观看墙上的画作。

“闲暇时胡乱涂鸦,见笑了。”陈南山谦虚地说,但林晚能看出这些画作功底深厚。

两人聊了一下午,从艺术谈到文学,从人生哲学谈到日常生活。林晚发现与陈南山交流异常投缘,仿佛遇到了知音。傍晚时分,她帮忙准备简单的晚餐,两人继续畅谈。

“你知道吗?”陈南山说,“最初读到你博客上那篇文章,我被其中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后来看到你的回复,感觉你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林晚点头:“那时确实觉得无路可走了。现在回想起来,只是需要转变视角。”

“危机危机,有危必有机。”陈南山微笑着说,“中国古人早就明白这个道理。”

饭后,陈南山展示了他的画室和一些未公开的作品。林晚被一系列描绘山林四季变化的组画深深吸引,尤其是那幅冬雪图,静谧中蕴含着蓬勃生机。

“冬天看似万物寂灭,实则大地在积蓄力量,等待春天的爆发。”陈南山解释道,“人生亦是如此,有时需要沉潜,才能更好地绽放。”

回程路上,林晚一直回味着这句话。她想起自己经历的这个秋天,似乎正是这样一个沉潜与转化的过程。

圣诞节前夕,周旭带着女友正式宣布订婚。林晚高兴地为他们准备了一场小型庆祝会,甚至邀请了周明。见面时难免有些尴尬,但大家都努力保持着礼貌和体面。

周明悄悄对林晚说:“看到你现在这么幸福,我真为你高兴。”

林晚真诚地回答:“也希望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新年那天,林晚收到陈南山的礼物——一套精美的文房四宝。附信中写道:“新的一年,愿你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广。”

林晚回赠了自己创作的江南水乡系列画作的复制集,并写道:“感谢您引领我发现生活中的美。新的一年,希望能继续向您学习。”

寒冬渐深,林晚却感觉内心越来越温暖充实。她开始创作一组新的画作,表现不同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美与力量。周旭的未婚妻成为她的模特之一,两人通过这次合作建立了更加亲密的关系。

一天清晨,林晚站在窗前,看着外面银装素裹的世界。记得不久前,她也曾站在这里感觉人生无望,如今同样的景色却显得宁静美好。

手机响起,是陈南山发来的照片:山居院落积雪皑皑,几枝红梅傲然绽放。配文曰:“寒梅雪中尽,春风柳上归。”

林会心一笑,回复道:“期待春天,也享受当下。”

她拿起画笔,开始勾勒新的创作。窗外,雪渐渐停了,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银白的世界。林晚看着这一切,忽然明白:

人生如同四季轮回,有春华秋实,也有冬藏夏长。每段旅程的结束都是新旅程的开始,只要心怀抱负与希望,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这个冬天,林晚不再感到寒冷和孤独。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热爱与价值,也明白了生命的真谛——活着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发现自己内心的光,并将这光照亮前行的路。

画笔在纸上舞动,色彩在画布上绽放。林晚微笑着,继续创作她的新作品,也创作着她的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