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幸好遇见神 > 第584章 阴修私事

第584章 阴修私事(2 / 2)

萧西风记得,自己的前前世身韦西风,协助岭南本地人领袖士燮长子士徽,率领岭南八族,成功抵御东吴、西晋对岭南的觊觎,维持了岭南“八族议会共治”的短暂辉煌时代。

萧西风有一种感觉:南梁皇帝萧衍,似乎在有意推行岭南自治,甚至全境各州的政治、经济自治。

萧衍对其它事务都放手让

旁人看待萧衍,觉得他手下的王爷、宰相、尚书、刺史、太守们贪墨太严重。

在萧西风看来,除了军事,在萧衍心里,那些王爷、宰相、尚书、刺史、太守……因为萧衍有意放任,他们成为自己职权范围、治理辖区内的主子。

萧衍将所有东西都给他们了,还有什么贪污不贪污?

把国家、他人财物搂入自己怀里,那是贪污。

皇帝萧衍授权送给他们使用、消耗的东西,他们怎么处置都是正当的。不存在贪污。

萧衍本人很节俭,也没什么财产。

他为了支持佛教、五馆,得搞点钱。

怎么搞呢?

尚书令朱异给他出了个主意:皇帝舍身出家,由朝廷官员集资赎回。

萧衍觉得这个办法可以试试。

527年3月,黄门侍郎赵修忽然通知宰相徐勉:皇帝在同泰寺出家了。口谕朝廷事务由宰相会同各部尚书共同处置。

徐勉听了,急得差点晕过去。

后来几经“谈判”,建康皇城的王爷、贵族、朝廷4品以上官员集资1亿钱,向同泰寺赎回了皇帝。

这个时代,各种货币之间的比率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

1两黄金=10两白银。

1两白银≈10贯铜钱=文铜钱。

1亿钱=10万贯=1万两白银=1千两黄金。

这个年代的农田价格是:1亩耕地≈1两黄金,1亩桑地≈0.5两黄金。

所以,皇帝萧衍第一次出家,朝廷官员们筹资赎回他,所费代价是1000亩耕田或2000亩桑田。

这个数量其实不大。

大多数史籍记载,赎回皇帝的出资,以官员“自愿+自费+数额自定”为原则,并没给百姓增加直接负担。

同泰寺收到这些钱,大部分用于“五馆”开支。

也就是为寒门士子支付师资费、书本费、伙食费、炭火费……等等。

另外一部分用来同泰寺开设“施粥铺”。

南梁百姓的日子,比北魏百姓强得多,这是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