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侯景与高傲曹约定好:高傲曹率军与西魏军中军游斗,挡住对方就行。
侯景则暗地里集中优势兵力,猛攻宇文泰两翼。
与高傲曹受到的压力一样,西魏军两侧的独孤信、赵贵军队遭到东魏军压倒性猛攻,出现溃败迹象。
侯景派人到独孤信、赵贵军队前喊话:宇文泰被我们活捉了。
西魏军听了这个消息,半信半疑,气势受挫。
侯景抓住机会,出动预备军,再加一把力,继续猛攻。
终于,西魏军左右两翼军队被击垮,失去阵型,战斗力大打折扣。
在东魏军穷追猛打之下,独孤信、赵贵领着两翼西魏军边打边撤,最后撤退变成溃逃。
李虎、念贤的后军见到前方军士溃退回来,以为整个战事不利。
他们也移阵掉头,向长安城方向开拔。
侯景对西魏军两翼的进攻取得了预期效果。
可是中军方向,高傲曹部却全军覆没。
李猛、宋显两位大将战死。
东魏军除了一支队伍,其余全部退到黄河之北的北中城。
这支队伍就是大将万俟洛率领的军士们。
万俟洛也叫万俟受洛干,鲜卑族,朔州人,河西郡公万俟普之子。
宇文泰诛杀侯莫陈悦、曹泥之后,万俟普和儿子万俟洛率全体族人从夏州迁到并州,投靠高欢。
高欢一向礼贤下士、待人以仁,何况是率全族来投的老郡公万俟普。
他听说万俟部落来投,亲自出城迎接,并亲手搀扶老郡公万俟普下马,挽着父子二人入城。
万俟普死后,万俟洛继任部落酋长之位,并被高欢任命为领军将军,授建昌郡公。
万俟洛的部将中,多数是鲜卑族人,非常强悍、团结。
现在,其他人都撤退了,万俟洛主动率本部驻守河桥。
万俟洛本人横刀立马,站在最前面。
西魏军一次又一次向河桥发起进攻,都被万俟洛的队伍击退。
万俟洛的举动和成效,不但让撤到河北的东魏军得到休整,也极大鼓舞了东魏军士气。
其实,西魏军从长安城出发赶到洛阳,一直没有好好休整,此时士气低迷,也是强弩之末。
侯景看到机会,立即下令北中城东魏军上河桥过河,发起反攻。
西魏军顿时像落水骆驼被压上一根稻草,瞬间溃散。
宇文泰见败局已定,只得命令王思政、蔡佑殿后,其余军队向西撤军
他要求各路人马自行选择撤退路线,到时在弘农郡汇合。
仪同三司长孙子彦部留下驻守金墉城。
西魏军撤退代价很大。
并非战争中活下来了,就能顺利脱离战场。
有许多人历经千难万险才回到西魏军中。
比如:
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李弼,他是此战先锋首将,身受多处战伤,后来被俘。
在被东魏军押解途中,李弼见到路边有一匹无主战马,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只见他忽然倒地,浑身抽搐、口吐白沫。
东魏军士们见此,赶紧离他远远的,生怕他得了怪病,担心被传染。
李弼趁机跃上战马,以掌拍马迅速逃走。
东豫州刺史窦炽是中军将领,战至最后,他身边只剩两名随从。
三人边战边退,被东魏军围困在邙山脚下。
两名随从的弓都已损坏,无法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