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结束后,幽州的文武官员陆续离开,刘虞将赵岐单独带到一间密室之中。
北地的寒风卷着枯叶叩击窗棂,密室内的炭盆烧得正旺。
这时候,赵岐才拿出皇帝密旨。
年届八十的议郎赵岐颤巍巍展开明黄绢帛,嗓音虽苍老却字字如金石铿锵般说道:“陛下圣谕:幽州牧刘虞,总摄北疆,德披幽土。
今辽东狂徒公孙度僭号称制,裂朕山河,特赐卿临机专断之权。
可自择吉日,整饬六军,为国除奸。”
“臣刘虞,接旨!”刘虞跪拜在地,双手接过赵岐递来的圣旨,并在赵岐的搀扶下,慢慢起身。
“伯安,剿灭公孙度无需操之过急,朝廷会派遣使者前往辽东,封公孙度为‘辽东公’,以骄其心。等到实际成熟,幽州的军队争取一鼓作气,平定辽东的叛乱。
陛下没有设置时间期限,就是怕幽州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最终功亏一篑。
而且此次讨伐公孙度,并非幽州一州的军队,徐州牧陶谦会从海上出兵,配合幽州的军队。
你们出兵前,派人前去徐州,与陶谦取得联系即可。”赵岐谆谆告诫道。
“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素有大志。当初关东士族成立讨董联盟,陶谦为了保存实力而选择观望。如今世道混乱,以他的志向,很可能想在乱世之中为自己博得更大的利益,岂会愿意派遣军队远征辽东?”刘虞沉吟良久,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经过朝臣们的商议,特别是光禄大夫贾文和提出的建议,用‘世袭罔替’的代价,等到陶谦百年之后,其子继承徐州牧的位置,最终不出意外,应当可以换得陶谦出兵辽东…………”赵岐没有丝毫隐瞒,将大臣们在朝议上的讨论,几乎没有任何遗漏,如实的说道。
“这……如此一来,徐州这块富庶之地,岂不是不再属于大汉?渐渐会成为丹阳陶氏的属地?”刘虞眉头微皱,颇感惊讶的说道。
刘虞没有想到,朝廷竟然会想出如此办法。
若是乱世持续下去,徐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地百姓只知陶氏,而不知皇帝也!
毕竟这个时期的州牧,权力非常之大,掌握境内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多个核心权力。
“陶氏一脉只是继承了州牧的位置,其他不变。徐州的赋税还是要上缴朝廷,等到天下太平后,陶氏一脉不过是东方的顶级世家大族罢了,难道他们还敢造反不成?”赵岐老神在在的说道。
“若是天下一直乱下去,没有太平呢?或者说几十年后,天下才又重新一统。这几十年的时间,徐州岂不是会一直掌握在陶氏一脉手中?”刘虞有些担忧的说道。
“朝廷的情况,伯安不是不知道,可用之兵不过十万。
皇甫嵩将军统领的五万北军,驻守于颍川郡,防守京城的南面与东面。
段煨将军统领的从董卓那里带来的三万凉州军,驻守于河东郡,防守京城的北面。
剩下的两万军队,有五千驻守于函谷关,防守洛阳的西面。
最后的一万五千人,保卫整个洛阳,几乎没有可用于外出平乱的军队。”赵岐长叹一声道。
“世叔所言也对,如今天色已晚,您老又风雪兼程至幽州,还是早点休息为妙!”刘虞语气之中充满了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