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婷看后,有些吃醋地心想:这贺兰敏月还没正式过门呢,就已经开始受宠了,哼……
爱吃醋的周梦瑶看后,同样在心里打翻了醋瓶子,心想:看来林浪对这位古代的美人,日后一定是宠爱有加,我的情敌都快多到数不过来了。
与此同时,林浪已经转身走回到了麟德殿的中央,看向皇帝李治说道:“皇兄,不知你是否有意在大唐推广种植西红柿?”
李治微微颔首,眼中透着思索,说道:“贤弟带来的这西红柿,口感独特,若真能广泛种植,于大唐百姓而言,确实是件好事。”
“且说这推广西红柿栽种之事,事关重大,容朕细细筹谋。”
“大唐各地风土迥异,寒暖燥湿各有不同,土脉肥瘠亦有殊别,更兼西红柿柿产自异域,恐水土不服,或滋生他患 ,累及农桑。”
“此事,朕需急召司农卿入宫,会同户部、工部共议,详察利弊,再作定夺。”李治说出这番话,还是很有头脑的。
武后也在一旁点头附和:“陛下所言极是,不过贤弟这份心意,倒是值得赞赏。”
林浪拱手说道:“皇兄皇嫂所言甚是。”
“这西红柿的种植方法,孤已整理成册,可先在部分适宜之地进行试种,成功之后再全面推广。如此一来,既能摸索经验,也能减少风险。”
群臣们听了,纷纷交头接耳,对林浪的提议表示赞同。
长孙无忌站出来说道:“沪上皇思虑周全,如此循序渐进,定能让这新奇作物在我大唐落地生根。”
李治听闻林浪之言,不禁抚掌笑道:“好!那就依贤弟所言,先开辟试验田。”
“一旦这西红柿在我大唐落地生根试验成功,届时便劳烦贤弟提供西红柿种子,并指导技术推广种植,大唐百姓定能受益良多啊。”
林浪毫不犹豫,爽快地答应道:“皇兄放心,小弟定当全力相助。这西红柿的种子与种植技术,皆是小弟力所能及之事,能为大唐百姓谋福祉,也是孤之幸事。”
李治满意地点点头,脸上满是欣慰之色,说道:“有贤弟这番话,朕便安心了。今日这认亲宴,不仅让五皇子认下了干爹干娘,还为大唐带来祥瑞之果蔬,实乃双喜临门呐。”
林浪又从随身空间里,取出几颗玉米,展示道:“皇兄请看,这是我们沪上国的农作物玉米,对土壤要求不高,耐旱、耐寒,且产量高,能为大厅增加粮食种类的产量。”
李治神色急切,扬手道:“快呈上来!”
太监疾步上前,自林浪手中捧过那株裹着青纱般苞叶的玉米,躬身呈至御案。
李治摩挲着粗糙的玉米棒,眼中满是新奇:“贤弟,此物究竟如何入口?”
林浪含笑自袖中又取出一根玉米,指尖翻飞间,青黄相间的苞叶簌簌而落,露出颗粒饱满的金黄玉柱。
群臣席间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有人踮脚张望,有人交头接耳,武后亦微微前倾身子,目光紧盯着那从未见过的作物。
林浪轻叩玉米棒,耐心地普及道:“这玉米的吃法很多,嫩时可带皮蒸煮,清甜如蔗;亦可剥下籽粒,佐以虾仁、松仁烩作时蔬。”
“待秋收后,玉米粒磨作细面,既能蒸出蜂窝状的发糕,亦能煮成稠厚的糊羹;粗碾成碴,则是煨粥的上选。”
言罢,林浪又从随身空间内取出几盒松仁玉米罐头。
他启开锡盒,琥珀色的糖水裹着莹润玉米粒倾泻而出,倒进青瓷盘子,混着松仁的清香弥漫席间。
李治忙问道:“贤弟,此乃何物啊?”
林浪笑着回道:“这是沪上国的松仁玉米罐头,皇兄、皇嫂和列位大臣可尝鲜。”
他示意宫女将松仁玉米罐头分呈诸臣,又亲自捧起一盒,交由太监转呈李治与武后,“皇兄、皇嫂且品,这玉米做成罐头的滋味与鲜食又有不同。”
群臣迫不及待地尝了松仁玉米罐头的味道。
长孙无忌率先开口,赞道:“沪上国这松仁玉米罐头,滋味妙不可言呐!松仁的醇厚与玉米的清甜相得益彰,再配上这独特的糖水,实乃人间美味!”
程咬金也跟着大声嚷嚷:“俺老程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玩意儿!这罐头真是个好东西,方便又美味!”
礼部尚书褚遂良微笑着附和:“此味清新爽口,制作之法也别具一格,真乃奇思妙想。”
李治和武后尝过之后,赞不绝口。
李治感叹道:“此等新奇之物,味道竟如此美妙,贤弟真是让朕大开眼界!”
武后亦点头称是:“这松仁玉米罐头,确实别具风味,令人回味无穷。”
贺兰敏月听到殿内众人皆说好吃,却没她的份,又有些馋了。
就在这个时候,她看到林浪款步向她走来。
林浪先是打开了一盒松仁玉米罐头,看向韩国夫人武顺说道:“请丈母大人与敏月姑娘也尝一尝鲜。”
武顺赶忙双手接过,连声道:“贤婿客气了,如此厚爱,真叫人过意不去。”
林浪又把一整盒没打封的松仁玉米罐头递给贺兰敏月,并温柔地告诉她:“敏月姑娘,这罐头只需转动拉环用力往上一提,便可开启。我们大婚在即,你在开罐头时,千万可别割伤了手。”
贺兰敏月心里美滋滋的,羞答答地回了一句:“谢陛下,妾身定会细细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