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武后也微笑着说道:“贤弟所献之物,无论是沪上国特产的蔬果,还是水车与造纸术的改良之书,皆对大唐意义非凡。”
群臣们纷纷附和,对林浪的慷慨相助与智慧谋略赞不绝口。
一时间,麟德殿内气氛热烈,众人对大唐未来因这些新事物而蓬勃发展充满。
李治兴致高昂地说道:“不错,大唐与沪上国情谊深厚,往后定要相互扶持,共同繁荣。今日如此喜事,大家一同举杯,共饮此杯!”
群臣们纷纷举杯,一饮而尽,麟德殿内洋溢着欢快、融洽的氛围。
林浪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放下酒杯时,又从随身空间里取出几枚裹着薄皮、圆滚滚的洋葱,递给身旁的太监:“呈给陛下。”
李治见那东西外皮紫红,模样圆润,从未见过,好奇地问道:“贤弟,这又是什么奇异的水果?”
林浪笑着摇头:“皇兄,这叫圆葱,可不是水果,是蔬菜。口感跟大葱有些类似,生吃带点辛辣,熟吃则会变得绵软香甜。”
他顿了顿,又道,“这圆葱好处不少,不仅能补充气力,还能开胃助食。”
“而且它极耐储存,种下后不用太费心照料,产量还高得很——炒菜时丢几片,不管是炒鸡蛋、炒羊肉,还是配着别的菜一起炖,都能提香增味,用处多着呢。”
李治一听“高产”二字,顿时来了精神,追问:“贤弟,这圆葱亩产能有多少?”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一亩地,约等于现代0.8市亩。
林浪伸出手掌比划:“精心侍弄的话,亩产千斤不在话下,若是地力好些,收得更多也寻常。”
“嚯!”殿内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叹声。
群臣们你看我我看你,脸上都带着惊讶。
寻常蔬菜亩产几百斤已是高产,这圆葱竟能轻松过千斤,若是推广开来,百姓的菜篮子可就宽裕多了,实在是桩大好事。
李治也忍不住睁大了眼,捧着圆葱翻来覆去地看,笑道:“又是个好东西!看来这蔬菜,往后也得让上林署一并试种起来。”
楚伊人看到,林浪把元代以后才逐渐传入夏国的圆葱,唐代就推广种植到了大唐,也不失为利国利民,惠及子孙后代的一件大好事。
贺兰敏月对林浪的爱慕和对沪上国的向往,让她小鹿乱撞,远远的看着自己即将完婚的夫君,小脸微红,眉目含情,是心动的感觉没错啦!
紧接着,就看到林浪又从随身空间里取出几个圆滚滚的土豆,交到太监手中。
太监连忙用托盘盛着,恭敬地呈到李治与武后面前。
李治看着这灰扑扑、模样憨厚的东西,脸上满是欣喜,笑着打趣道:“贤弟对我大唐当真是毫无保留啊,这又是什么沪上国的特产蔬果?”
林浪笑道:“皇兄,这叫土豆,是一种蔬菜。”
李治好奇地问道:“这土豆该如何食用?”
林浪回道:“土豆的吃法可比圆葱还多,能蒸能煮能烤,切块炖肉香得很,切丝清炒也爽口。还能磨成淀粉,做成粉条,炖菜时丢一把,滑溜溜的格外入味。”
李治听后,连忙问道:“那这土豆在大唐种植难否?”
林浪笑着回道:“这土豆极好养活,不管是山地还是坡地,沾土就能生根,耐旱耐贫瘠,用不了太多照料。关键是产量,可比圆葱还要高出不少。”
李治一听到“高产”二字,眼睛顿时亮了。
毕竟民以食为天,能让百姓填饱肚子的东西,才是最金贵的。
他连忙追问:“贤弟,你说这土豆竟比方才的圆葱还要高产?”
“正是,”林浪点头,“精心栽种的话,亩产千斤不在话下,若是地力肥沃,收成只会更可观。”
李治猛地站起身,声音都带着颤音,双手拿着土豆,翻来覆去地看着,仿佛捧着什么稀世珍宝。
“好!好啊!有了圆葱和土豆这等高产的蔬果,百姓何愁无粮?!”
林浪凛然道:“此行,孤已把大量的土豆和圆葱的种子带到了大唐,待宴席散了,便交给司农寺,供上林署一并试种。”
李治听后大喜,快速走下龙椅,搂着林浪的肩膀和他喝了一杯酒,尽显兄弟情义。
殿内的群臣们更是笑得合不拢嘴,纷纷议论起来:
“沪上国竟有这等好物!土豆、圆葱、草莓、菠萝……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啊!”
“光听这产量就够惊人的,若是都能在大唐种活,往后百姓的粮仓怕是要堆不下了!”
“沪上君这是把压箱底的宝贝都拿出来了,我大唐真是福气不浅啊!”
“今日算是开了眼界,原来蔬果竟能有这么多花样,还能这般高产!”
武后也拿起一个土豆,细细看着,眼中满是赞叹:“这土豆看着不起眼,竟是藏着这般大的用处,贤弟这份心意,实在难得。”
林浪笑着摆手:“能让这些作物在大唐扎根结果,惠及百姓,便是它们最好的去处。”
李治搂着林浪的肩膀,一脸期待地说道:“贤弟还有什么沪上国特产蔬果,尽管拿出来吧!”
“皇兄,你猜一猜这个是什么?”林浪从随身空间内取出一个鲜绿色的西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