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弟!这等神技,竟能把天上的日光都收作已用!朕从前以为,能点百盏长明灯便是盛世奇观,如今才知自已何等孤陋!”
林浪负手轻笑,望着远处亮起的太阳能路灯:“皇兄,这不过是沧海一粟。所谓‘科技改变生活’,往后日子里,还有更多颠覆想象的妙法,定能让大唐的繁荣更胜往昔!”
李治沉声道:
"好一句'科技改变生活'!”
“贤弟此番到来,让朕知晓大唐虽四海升平,却仍有万千可能可探。往后朕定要多向贤弟讨教,让这盛世再添新貌!
"
林浪笑着拍了拍李治的手背:
"皇兄不必心急,来日方长。”
“走,咱们先去麟德殿用膳,之后还有重要的节目!今日孤的慕妃和黎妃亲自下厨,用沪上国的新鲜蔬果做了几样特色菜,就等皇兄品鉴了!
"
"当真?
"李治顿时来了精神,龙袍一甩加快脚步,
"朕美想到两位弟妹贵为皇妃,居然还厨艺超凡,看了今日朕能一饱口福了!
"
一行人浩浩荡荡往麟德殿而去,殿内烛火摇曳,案几上已摆满珍馐佳肴。
因为是家宴,殿内用膳的只有林浪的妻妾,以及武后,郑贵妃、韩国夫人武顺和女儿贺兰敏月。
值得一提的是李治的宠妃萧淑妃,此时已经被废为庶人。
而史书记载李治的妃嫔,可梳理出姓名、地位或事迹较明确的妃嫔,只有二十余位而已!
说白了,就是林浪的小老婆人数,都比唐高宗李治的妃嫔要多!
贺兰敏月坐在席间,远远的看到林浪,小脸一下子就红了,心跳也莫名加快了几分。
众人见林浪和李治到殿,纷纷敛衽行礼。
李治笑着抬手示意免礼,目光扫过案上造型别致的菜肴,好多菜肴都是他前所未见的美食,满眼好奇的想尝鲜。
"快入座!
"李治搓着手迫不及待地在主位坐下,
"今日这宴,朕可要大快朵颐!
"
林浪远远的看向贺兰敏月,与她眉目传情,微微颔首,算是打了个招呼。
贺兰敏月冲着林浪甜甜一笑,随后便羞涩地低下了头。
武后手中捏着帕子轻掩唇角笑意,亲自为李治斟上一杯茅台酒,殿内一时觥筹交错,欢声笑语混着菜肴香气,将夜色都染得愈发温热。
“陛下,尝一尝这是弟妹带来的茅台酒,说是沪上国的国宴用酒。”
李治听后,好奇地看着清澈的酒液,端起酒樽凑近鼻尖轻嗅,闻到一些粮食的温润香气,混着淡淡的酱香,竟比他喝过的所有佳酿都要醇厚绵长。
“这沪上国的酒,竟这般特别?!”
李治眼中闪过惊奇,小心抿了一口。酒液入喉时带着一丝灼热,滑过食道却留下甘醇的余韵,丝毫没有呛人的烈感,反倒像一股暖流慢慢散开。
“皇兄,这是酱香型白酒,度数足有五十三度,比大唐的烧春烈多了,你要小口喝,不可贪杯。”
林浪笑着拈起一粒油炸花生米,“皇兄试试,配上沪上皇特产的花生喝酒味道更绝!”
李治依言夹起一粒花生米,嚼得酥脆有声,再饮一口酒。
花生的焦香混着酒香在舌尖炸开,竟比单独饮酒更添了几分层次。
李治眼睛一亮,忍不住赞叹:“妙!这茅台酒初尝烈,回味却甘,配上这脆生生的花生,竟把那点烈气都中和了,反倒更显醇厚。”
林浪端起玉杯轻抿了一口白酒,笑着说道:“这酒讲究细品,急不得。”
李治愈发觉得茅台酒新奇,又夹了几粒花生,就着酒细细品味,末了咂咂嘴。
“难怪贤弟说这酒配花生绝,这脆香衬得酒香更浓,酒香又回护着花生的焦,竟是相得益彰。”
林浪见李治兴致盎然,眼中笑意更深,伸手抚了抚杯沿道:
"皇兄若爱这白酒滋味,孤愿将沪上国的蒸馏酿酒古法倾囊相授!”
李治听得双目发亮,惊叹道:
"贤弟此言当真?”
林浪笑着回道:“当真。”
李治抚掌笑道:“贤弟倾囊相授,愿将这等酿酒神技肯传与大唐,当真是朕之万幸!
“皇兄,此酒需经蒸煮、发酵、蒸馏三道大艺,尤其这'蒸馏'之术最为关键——以铜制蒸锅聚酒气,冷凝成露,方能萃取出这般醇厚浓烈的琼浆。”
"只需在宫外择一处开阔地建酒厂,搭建蒸馏工坊,用上等蜀黎配特制酒曲,经蒸煮发酵后拿铜器蒸馏,便能出这等醇厚烈酒。
"
林浪所说的蜀黎,其实就是古代高粱的称呼。
话音刚落,李治已激动地拍案说道:“朕明日便刻命工部择址选匠,由贤弟督监指点建蒸馏坊,所需银钱一概从国库支取,工部上下也全员随你调用,务必将这蒸馏坊风风光光立起来!”
武后眼波含笑道:“贤弟这份心意,可是把沪上国的不传之秘都捧到陛下跟前了。这般赤诚相待的情分,真是千金不换啊!”
李治双手端起酒樽,满眼欣赏地洪声笑道:“来,贤弟,这一杯朕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