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志远:愿你在无声岁月里,听见花开的声音。1956年冬\"
他的手指微微发抖。\"志远\"正是父亲的名字——周志远。
\"怎么了?\"周小小察觉到异样,凑过来看,\"咦,这不就是《岁月无声》吗?和我刚才看的那本一样,就是更旧些。\"
周成业深吸一口气:\"这是爸的书。\"
\"你看这里。\"周成业指着扉页下方的一行小字,那是另一段笔迹:\"1969年转赠成业,望珍藏。\"
\"这是爸给你的?\"周小小抬头问道,眼睛里闪着光。
周成业点点头,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哥?\"周小小的声音把他拉回现实,\"你怎么又走神了?\"
周成业勉强笑了笑:\"想起爸把书给我的那天。\"他翻开书页,一张泛黄的照片从中滑落。
照片上是一对年轻男女,站在一片向日葵花田前。男子穿着朴素的工装,女子扎着两条麻花辫,两人笑得灿烂。照片背面写着:\"志远与梅,1960年夏\"。
\"这是...爸妈年轻的时候?\"周小小的声音微微发颤。
\"嗯。\"他轻声说,喉咙突然有些发紧。
周小小把照片贴在胸前,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从未谋面的母亲的气息。阳光照在她的睫毛上,投下细小的阴影。
\"书里还有什么?\"她突然睁开眼睛问道,语气急切。
两人一起仔细翻看书页。除了扉页的题字和那张照片,书里还夹着几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父亲随手记下的只言片语:\"今日见向日葵开,想起梅说要做葵花籽油...小小会叫爸爸了,声音像铃铛...\"
周小小的眼眶红了:\"爸都记下来了...\"
翻到最后一页时,周成业发现书页边缘有一行几乎被磨掉的小字:\"真相在向阳处\"。他皱起眉头,用手指轻轻描摹着这行字。
\"这是什么意思?\"周小小凑过来看。
\"不知道。\"周成业摇摇头,\"可能是爸随手写的。\"
但直觉告诉他,这行字不简单。父亲临终时欲言又止的神情,这本书被特意保存的举动,还有这张从未见过的照片...一切都像是一个未解的谜。
窗外,一阵风吹过,晾在绳子上的被单轻轻摆动,投下的影子在屋里晃动。远处传来孩子们追逐打闹的笑声,与屋内凝重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哥,\"周小小突然说,\"我想去新楼的小院看看。\"
周成业抬头看她:\"现在?雪刚化,路还泥着呢。\"
\"就现在。\"周小小的眼神异常坚定,\"我想看看爸说的'向阳处'是哪里。\"
周成业本想拒绝,但看到妹妹眼中的期待,他点了点头:\"穿上棉袄,路滑。\"
通过传送阵,周小小和周成业眨眼间就回到了老家,按照信中写的,两人很快就找到了,爸爸信中所写的地方。
\"这里就是爸说要在红圈旁做记号的地方?\"周小小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墙角一块微微凸起的石头上。
周成业走过去,蹲下身查看。石头周围的泥土有被翻动过的痕迹,虽然被积雪覆盖过,但仍能看出不同。
\"有人动过这里。\"他说着,用力掀开石头。
周小小的呼吸变得急促:\"这是...爸留下的?\"
“嗯,应该是,看看里面有没有被动过,没动过咱们就先回去,这里不是看东西的地方。”
回程的路上,雪水融化的小溪沿着路边潺潺流动,阳光在水面上跳跃。
周小小抱着铁盒走在前面,时不时回头对周成业笑一下,眼睛还红着,但眼神已经明亮如初。
路过张婶家时,老人正在门口晒太阳。看见兄妹俩,她笑眯眯地招手:\"成业,小小,过来尝尝我新做的芝麻糖!\"
周小小跑过去,接过张婶递来的糖块,“这谢谢张婶。”
说着便将糖块塞进嘴里,一瞬间芝麻糖的香甜在周小小口中散开,她眼睛一亮,含糊不清地说:“张婶,这糖真好吃!”
张婶笑得眼睛眯成了缝,“好吃就多吃点,我这还有呢。”
周成业走上前,也接过来了一块糖,放入口中,熟悉的甜味瞬间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
张婶看着他们,“你们这是干啥去了?怎么眼眶还红红的,哭过了?”
“没有,就是去县城回来的时候,本风沙迷了眼睛。我自己揉的。”
“哎哟,风沙迷了眼,可不能用手揉,眼睛容易出问题,要吹一吹才可以。”
“嗯,我知道了,张婶,以后不会了。”周小小笑眯眯的回答。
“知道就好,你这丫头。”看着她乖乖的样子,张婶没忍住伸手揉了揉她的脑袋。
兄妹俩回到家,将大门插好,才进屋查看铁皮盒子。
其实里面也没什么东西,都是他们兄妹从小到大的一些小东西,但在周志远看来却十分值得收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