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2 / 2)

进入盛夏,考验如期而至。连续近一个月的晴热少雨天气,让大地蒸腾。问题首先出现在大方田。由于推平土地时破坏了原有的毛细管结构,又填平了排水沟,大水漫灌后,水分蒸发剧烈,盐分随着水分迅速上升到地表,形成了严重的“返盐”现象。原本绿油油的玉米苗开始大片大片地枯萎、发黄,地表甚至结起了一层白霜般的盐壳。社员们心急如焚,拼命浇水,但反而加剧了盐分上涌,形成了恶性循环。

而“绿脉”区则呈现另一番景象。生态埂和植被覆盖有效减少了水分蒸发,排水沟则保证了多余的水分(包括溶解的盐分)能够被带走,猫耳洞和水窖储存的宝贵水分在关键时刻通过毛细作用缓慢补充给作物。虽然作物生长速度不快,但却表现出惊人的耐受力,在干旱中依然顽强地保持着绿色。尤其是碱蒿和海蓬子,几乎 ued(未受影响),甚至因为耐盐抗旱的特性,长得更加茂盛。饲料充足,养殖区的羊群数量稳步增加。

事实无比清晰而残酷地摆在面前。秋收时,大方田的玉米几乎绝收,投入的成本血本无归。而“绿脉”区,粮食产量稳中有升,收获了大量饲料,畜牧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现金和肉食收入。数据的对比更是触目惊心:赵卫国的监测显示,大方田的土壤盐分含量不降反升,有机质下降;而“绿脉”区土壤状况持续改善。

这场“比武”彻底打消了公社内部的疑虑,也让县里无话可说。老书记在总结会上长长舒了一口气:“看来,这地啊,还得顺着它的性子来。学大寨,学的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是生搬硬套它的做法。咱们的‘绿脉’,就是盐碱地上的‘大寨田’!”

经此一役,周小小她们的改良模式在公社内部的地位更加稳固,也赢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她们趁热打铁,将循环农业的理念进一步深化。除了碱蒿、海蓬子做饲料,她们尝试用碱蓬的嫩叶凉拌或做汤,味道独特,渐渐成了当地饭桌上一道特色菜。她们还尝试用收获的秸秆编织草帘、草垫,增加副业收入。

赵卫国将这次对比试验的详细数据写成了一份报告,附上了清晰的图表和分析,通过王处长呈送省里。这份报告引起了省农科所乃至更高层面专家的重视。它用科学的语言和无可辩驳的数据,证明了在盐碱地改良中,尊重自然规律、进行生态化、系统性改良的重要性,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更大范围的决策失误。

第二年春天,几位省里的老专家亲自来到了公社考察。他们仔细查看了对比试验田的遗迹和生机勃勃的“绿脉”系统,对周小小她们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农艺措施的方法赞不绝口,尤其对她们发掘利用耐盐碱植物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路给予了高度评价。

“你们这条路子走对了!”一位白发苍苍的土壤学家激动地说,“治理盐碱地,根本目的是为了人能更好地生活,而不是单纯追求粮食产量的数字。你们让这片不毛之地产生了经济价值,找到了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是最大的成功!这比单纯种粮食意义更大!”

专家的肯定,带来了新的转机。省里决定,将“盐碱地韧性生态改良与循环利用模式”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支持,拨付了专门的科研经费和设备,虽然依旧不多,但意义非凡。赵卫国被正式纳入这个课题组,负责数据监测和标准化总结。周小小和李文则被聘为“农民技术顾问”。

有了更专业的支持,他们的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赵卫国设计了一套更规范的田间记录手册,分发到社员手中,教他们记录简单的农事操作和观察现象。周小小则组织有经验的老农,和赵卫国一起,尝试将那些有效的“土办法”进行量化总结,比如“猫耳洞挖多深蓄水效果最好”、“生态埂多宽多高最经济实用”、“秸秆覆盖多厚既能保墒又不影响地温”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与乡土智慧不再是简单的谁主导谁,而是深度融合。赵卫国用科学原理解释了为什么芦苇席覆盖效果不逊于秸秆(因为芦苇中空,保温隔热性能更好),并据此改进了编织方法。周小小则根据老农的经验,调整了海藻肥的发酵时间,以减少腥味和提高肥效。

曾经隔阂的通信网络,也因为这次成功的验证而变得更加活跃和受到重视。周成业根据各地反馈的沟渠问题,绘制了不同地形下的标准化生态排水沟施工示意图,大大提高了新试点单位的建设效率。阿海寄来了更多海边耐盐经济植物的种子和介绍,拓展了他们的种质资源库。

时光就在这不断的摸索、验证、总结和推广中流逝。盐碱地上的绿色生态网络愈发坚韧而富有生机。它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挣扎,而是逐渐演变成一种与盐碱共存、并从中获取资源的独特生产方式。

社员的脸上有了更多笑容,碗里的内容丰富了,口袋里也有了零钱。公社甚至用卖羊和草编的收入,购买了一台小型的手扶拖拉机,用于饲料作物的运输和加工,进一步解放了劳力。

周小小和李文,这两位最初的开拓者,渐渐退出了具体的体力劳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技术指导、经验总结和培训新人上。她们成了真正的“土专家”,受到四里八乡的尊重。赵卫国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成为连接科研机构与田间地头的重要桥梁。

那年秋天,夕阳映照下的盐碱地,不再是白茫茫的荒凉,而是呈现出一种层次丰富的色彩:金黄的碱蒿穗、深绿的海蓬子丛、肥壮的羊群、以及田间劳作的社员古铜色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