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滚滚北上;
火车在海拔300-500的高原上行驶,广袤的高原上,大量海拔两千多米的台地;
峭壁高达一千多米,上面竟有瀑布奔泻而下;
蔚为壮观!
“这环境是真美啊,要一直居住在这里,都能多活几年!”
“是啊,就是人太少了!”
他们车厢的前后、
还有小孩子的一万个为什么!
“呵呵,济川省在济川河北面,有三郡一岛,南面三郡一台地,这里就是台地地区。”
栾大叔作为东道主,开始为两个李姓年轻人介绍情况:
“据三年前进行的第二次人口普查,济川省人口堪堪突破八百万大关;”
“台地这边人口还不足30万,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和河流沿岸。”
“堪堪?”
李秀文微微咋舌,他每到一地都会购买报纸观看。
东面十省,每省人口才两百来万,这北方省份人口这么多吗?!
“不愧是老牌省份,繁荣情况不是我们南方可比的。”
他真庆幸自己出来游历这一趟,不然真成井底之蛙了。
“我们济川省内有大平原、有济川三角洲、有庞大铁矿带,还是海陆交通要道。”
“除云梦省外,在东华王国北方九省一郡中发展最好,旁边同样是山东人的岭东省都赶不上。”
从栾大叔的语气中,已经能听出济川开始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
即使是相较于移民同出一源的岭东省;
他们已有了优越感!
“栾大叔,你们移民过来,光生娃了吧!”
李春语出惊人,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李春小哥,你还真猜对了;当初济川省从黄河灾区移民百万户,近二十年过去,每户至少都多出几个孩子。”
“呃……”
本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还是真事儿。
近二十年,人口增加一倍,年平均人口增长率将近5%;
(pS:满清中期,年平均人口增长率比这个还高;以大夏帝国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医药条件,作者这里保守的写。)
相当恐怖!
一行人就这么聊着,火车以50k\/h的速度前行。
“那里是济川省第一号水利工程-济川大坝……”
“那一排排烟囱,就是炼铁炉……”
“那是济南大桥……”
——
火车过济南城火车站后,火车隔间中又只剩下李春和李秀文两人。
火车越过济水;
迎来的是广阔的大平原,到处都是一片金黄;
那是一望无际的麦田。
一些‘大型’收割机正在田中收割,收割机旁边有负责运输的车辆。
这种收割机的“大”,体现在这是由多台机器组成的收割体系;
如操控柴油机车头的司机,负责牵引割麦机;
如负责脱粒的脱粒机;
如负责运送粮食的翻斗拖拉机,甚至是马拉车。
各个环节;
机器无法做的,就由人力来完成。
“秀文,进入这济川省,才让我切实感受到帝国的强大。”
李春指着那些忙碌的机器和百姓,发出感叹:
“从未想过收获粮食,会如此省力;听说蓝田研究院在陛下的指示下,在研究联合收割机。”
“就是那种只要数个人或者一个人操控机器,就能完成所有收割步骤。”
大夏帝国现在的耕种、收割体系;
对人力的依赖还很高,百姓们的收割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就是刚刚看到的收割体系,向官府租赁机器;
第二种,乃是更小型化的家庭收割机,机器用马匹拉动,替代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
大多环节还是靠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