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不像你那么闲,我有得是事情要忙;第二,我就算叫你干什么政事你也懒得干,那我叫你来干什么?”嬴政随口回道:“玩吗?”
“额……还真是玩。”
李缘走到他身边,想看下他在看什么内容。
平板上是一本电子书,虽然没网,但已经下载好的书还是能看的。
李缘点了一下屏幕,书页顿时退出全屏在上方显示了书名。
一看他就沉默了。
《当代华夏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不是!
谁才是后世人?
“你在看这个?”李缘有些愣神。
“也不全是。”嬴政随手一划,暂时退出了书页,点开了自己的书架。
《山姆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
《他点评历史人物(全册)》
《华夏国刑法》
《党史录》
《……》
李缘默默的点开了《央地关系》,显示到了嬴政刚看的那一页。
然后坐在了地上,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他这么爱学习?
为什么我不爱学习?
学这个有什么用?
“你怎么了?”
“我想静静。”
嬴政也没在意他为什么想静静,只是由衷的感慨:“你们的朝廷真是有魄力,居然连这些资料都敢公开,你知不知道,仅凭这些给一个郡守,只要基层人才足够,他就可以重新组建起一个朝廷框架?”
秦国也不是没有类似的这些书,但这些书可都只有王族子弟、或者高官子弟才会去学,也只有他们家中才有,而且这种书极少、大部分道理还都只能由长辈言传身教。
哪和后世一样,直接把国家治理的各方面都拆开揉碎写成书,任何百姓皆可观看。
“不知道。”李缘回道。
“……”
嬴政深呼吸了一下。
“我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朝廷敢放心公开了。”
“为什么?”
“因为公开了也没几个人看!”
李缘张了张嘴,最终只说了一个:“哦。”
不是,除了那些想要从政的,有几个人会去看这种玩意?
嬴政继续在纸上做着笔记,他要为未来秦国的发展查漏补缺,这些资料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你来干什么?”
“边境传信了,你上次的猜测是对的。”李缘说起正事来还是很认真的:“那个县令到了秦国,但在财产证明一事上有些不清白,据他所说,在赵国时是有国师府商行的人主动找到了他允许他可以把钱放入钱庄,地方郡县向当地的商行分行求证,分行又问到总行来了。”
嬴政看了他一眼:“既然他都说了,那你还疑惑什么?”
“可你当初下令三大行搞钱庄时,对五国区域只有王宫贵族以及郡一级以上的高官、或者身价千万以上的商人开放。”
当时李缘问过为什么不全面展开,嬴政说一方面是人手不够、这机制也不够成熟,另一方面是想以此来引诱那些身价千万以下的小商人、和小权贵们来秦国存钱。
秦国的信誉摆在这,而五国又吃人吃得很严重,指不定你哪天就出事钱财没了呢?
可只要你在秦国内开户存钱,不就能避开这些了?
但现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县令居然说是国师府商行主动邀请的他,且那些存款证明确实是真的……这就很迷惑了。
嬴政想了想,说:“你是不是忘了,玄衣卫赵国分部如果想,他们也可以让当地三大行去招揽一些人,你让郭童查一下商行以前的记录就行了。”
“你是说,这人是郭开盯上的?”
赵国玄衣卫分部,实际上就是郭开在执掌,甚至魏国和燕国的玄衣卫情报郭开也有查看之权。
“可能。”
嬴政暂时停下了笔,眼神复杂:“郭开,如果我猜得不错,那个县令估计是郭开早年间随意落下的一个棋子,这一次碰巧发挥作用了;而在他到秦国时,赵国内部的事估计已经传开了。”
……
“听说了吗?南边桦县失控了!”
“好像是县令被当地富户和临县的侯爷给赶走了?”
“没错!就是被赶走的,那个县令想赈灾,可府衙无粮,他就去向富户和侯爷借,没想到他们借了很少的粮食后直接就不理了,在那县令想继续借时就被他们一起赶走了!”
“真是丧尽天良!那么多人逃难、饿死,他们给些粮食怎么了?”
邯郸城。
在许多有关于南部地区灾祸的后续流言中,有关于‘桦县县令赈灾不成被权贵逼迫离开’的事情是传得最广的。
而在为那个英雄县令感到不公的同时,百姓们也对赵国朝廷的不作为恨得牙痒痒。
这个消息连他们这些老百姓都知道了,可朝廷呢?
毫无消息,坐视那县令被当地权贵赶走。
“对了,那县令现在去哪了?”
“是啊,我听说那些借了粮食的当地富商和那个侯爷,正打算找那个县令要账呢,他们不会追杀县令去了吧?”
“没有,我听说那县令带着一些百姓往秦国逃难去了。”
“走了好啊,应该走啊!”
“走时都还不忘记带上一些百姓,如此好官居然只是一个县令?”
“呵呵……”
民间的传言越传越广,百姓的情绪也愈发激动。
然而相比于群情激奋的百姓,赵国朝堂却是平静无比,独揽大权的郭开更是在府邸内写着给侄女的信。
他捞着自家的家常,浑然不管身下全国的悲鸣。
门口,金能带着刚搜集到的百姓舆论情报来了,这是例行的汇报。
郭开让他先等等,等他写完这封给侄女的信。
金能欲言又止。
如今赵国不知道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一手促成这结果你居然在这笑着给自家侄女写信?
你的侄女是亲人,百姓家的不是了吗?
郭开的行为,让他都有些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