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 第684章 赵人永不投降!除非……

第684章 赵人永不投降!除非……(2 / 2)

取而代之的,是秦国的旗帜……

“你要造反?!”官员顿时怒骂道。

杜将军脸色冷了下来:“我自幼无爹无娘,是军中一位校尉收养了我,后来我被大将军看重,他亲自带我成为了执掌万余骑兵的将军。”

“可是,赵国是怎么对待大将军的?”

“造反?”

“我只是想替大将军伸冤!”

“全军集合,南下邯郸!”

……

黄河边。

一处渡口。

李信正率领着大军渡河。

由于这次的攻占目标只是赵国北部部分区域、主要是为了那个煤矿,所以秦军压根就没想着用什么计谋。

直接派一个野战军过去分割了,拦截邯郸可能来的援军,然后派官员去北边接管衙署。

李信抢到了这次的任务。

虽然是抢到的,但他心里知道,无非就是自己是李家人,而他们陇西李家在赵国北部,很有历史……

对此,李信是信心满满的。

我可是未来注定要当上将、军部部长的人,区区一个封锁任务,这不是白捡的功劳吗?

然后就出事了……

玄衣卫和军队两条情报渠道都送来了一些消息。

赵国北部,一听说秦军马上打来了,三支骑兵在一个将领、两个校尉的带领下当即反叛,打出了秦军的旗号南下直冲邯郸,说是为曾经的大将军李牧报仇……

另外有七支部队在得到消息后哗变,一些副官杀了想要南下抵抗秦军的主将,并宣布直接向秦国投降。

还有两座城池的赵军似乎准备南下前来阻击自己,但他们随后就被附近的其他赵军部队拦住了。

其他的赵军则没有这些动作,只是也没有任何要抵抗的意思就是了。

赵国北部深入草原的那些地方驻军,则有些人直接朝着秦国的方向跑去,其他大部分没跑的部队,也都默默的停在原地,仿佛不知道秦人要来的消息一样。

赵国北部十几万部队,好像集体躺平了……

看着这些情报,李信震惊的同时,还有一丝无语。

“兄长糊涂啊!”李信恨铁不成钢。

现在这情况还是李牧‘死’了三年后的赵军!

那三年前……

他在赵军当中、尤其是北方那些军队之中,究竟是有多大的影响力啊?

有这影响力,你还被逼赵王逼得下狱?

看来还是胆子不够大啊!

那时候秦军还没发展到这个地步,天下第一的骑兵就是赵军,有十几万精锐骑兵、还有许多步卒,李牧若想,估计可以调动起超过二十万可用兵马……

就这,你被赵王苛刻对待了却还当忠臣?

要是我,我非得去邯郸坐一坐那个位置!

就算不这样,也绝不允许赵王敢对我大声说话!

李信感慨完,立刻开始了动笔。

他可没忘了秦国的国策,这次只是想吞了赵国北部拿那个矿而已,就算有想削弱赵国的心,也绝对没有灭赵国的准备。

但那三支反叛的赵军,总共有接近两万骑兵,虽然没有火器,可装备了骑兵三件套的他们对其他冷兵器部队来说,一样属于不可抗拒的强敌。

这要是不管,他们万一真拿下了邯郸城来献礼怎么办?

他写了三道将令,派出了自己麾下的几千骑兵全速前进,一定要拦住那三支赵军。

“加快速度,明日午时之前必须全部过河!”

“第一师立刻出发,各部队按照预定计划攻占城池、封锁道路,遇到前来支援的赵军则……”

李信忽然停住了。

按道理,邯郸方面是绝对要来支援的,哪怕他们知道没戏。

可从军事角度来看,如果北部的赵军都不反抗了……那这援军,还有来的必要吗?

“各师团长视情况自行决定,在不违反战场纪律的情况下。”

命令传达下去后,下方的军官们都知道李信说的是什么意思。

战场纪律有很多,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注意的主要是两点:一是不能放弃主要任务去求战,二是不能杀俘虏。

如果不考虑这两条,李信都想得到,绝对有军官会假装‘有援军’,然后再出击打几座赵国城池来增加军功。

秦军的动作很快,作为先头部队的第一师在第一天就前进了上百里。

然而他们打得很不爽。

几乎每到一个城池,秦军还没想好怎么攻城和劝降呢,里面的人就自己投降了……

他们好像不是来打仗,而只是来进行一场游行示威,然后接管城池就行了。

百姓对他们没有丝毫排斥,甚至有些百姓会鼓起勇气上前问秦军士卒是否需要带路。

“百姓已经知道了给我们带路有报酬。”

“那这仗打得也不对啊!”师长咆哮如雷,打了上百里,却硬是一点军功都没赚到……

那我来干嘛了?

玩吗?

“报!”

门口传来一声急报,师长两眼放光:“是不是有情况?”

“二团一营汇报,他们在攻占信城后受到当地百姓欢迎,在将所有赵国官吏控制起来实行军管后,有百姓向他们告状请求严惩一些罪犯,这是一营长的报告,他请求迟缓一天以安抚当地民心。”

师长:“……”

沉默了几秒,他手都开始颤抖起来。

从国策上来说,他应该高兴。

可他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同意。”他认了:“告诉所有部队,如遇到类似情况,以安稳民心为主。”

随后,他眼不见为净,直接带着师部的警卫营加快速度。

一天后,他直接到了燕国边境。

秦军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分割了赵国北部和其他地区;现在所有秦军部队在占领城池后不是加紧防御工事,而是给百姓做主。

“报!前方有一支赵军边军并未投降,而是派来了一名使者。”

“带上来。”

看到来的赵军士卒,师长眼神期待:“是不是要给我下战书?”

“我们想投降,但我们有一个条件。”

士卒的话把他内心最后一丝期待都给浇灭了。

“什么条件?”

“听说你们伙食很好,能不能先让我们吃一顿饱饭?”这个赵军士卒停顿了一下:“朝廷已经连着半年没给我们发足军粮了,每月都只发一半,我们……”

师长叹了口气。

这样的对手,哪来的成就感呢?

他答应了这支赵军的条件。

都到这个地步了,他也不奢求军功了,只觉得这些赵军可怜。

然而,他又开始思考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

除了秦国的优势和舆论战外,赵国为何会有这种情况呢?

一个朝廷再蠢,也不可能连饭都不让士卒吃饱吧?

他想到了那位赵国相国身上。

秦军高级将领之间有许多传言,其中有一个就是:赵国相国是我秦国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