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是想着把女儿往好了嫁,但现在也只能逐步放低要求,只要对方人品不错,是个能过日子的就成,家境什么的,都不敢太过挑剔了,太好的根本看不上自家这条件,就算一般的,听着名声不好,估计都不成,估计还有得磨了。
“阿娘,你别总这样说我,我明明比村里那些姑娘都要强,但偏偏说不到比她们更好的人家,我心里都已经憋屈得慌了。”
她匆匆回家来,也正是要说这事来着。
听到这话,宋秋花神色暗了暗,她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嫁得好,但现实就是如此,自家没别家有钱,也没有别的门路,想为她说门好亲,也是不可能的事。
“这事儿也是没办法。”她叹着气道。
“怎么能说没办法呢,阿娘你想想,离我说亲还有几年的时间,我们可以现在就打算起来,找一找城里的门路,看看能不能也说门城里的亲事,你看村里那些长相才干都不如我的,都能嫁到城里去呢,我怎么就不能了。”
比起其他人,她也就是差了一个帮忙说亲的人而已,就不信没有杜青娘,自己就嫁不到城里去了,这不是还有足够的时间,可以现在就打算起来不是,多想想法子,总能把事情办成的吧?
想到这种可能,她顿时兴致高昂起来,劝说道:“阿娘你想想,若是我能嫁到城里,说出去你也很有面子不是,而且婆家若是条件好的话,还可以帮扶娘家一把,到时候阿娘这边日子也能过得更好些。”
“特别是那杜青娘,她以为能帮别人说亲,让村里姑娘嫁到城里,就特别有本事了吗,若是阿娘也能让我嫁到城里,岂不是比她更有本事了?”
她知道,自家阿娘虽然明面上说不准提杜青娘,但心底还是暗自拿来作比较,只是人家实在太能干,日子过得太好,完全比不上,这才歇了比较的心思,在家绝口不提,真要有机会可以比较时,她阿娘也绝不会让步。
果不其然,她这一说,宋秋花顿时也动心了,别的方面确实比不上,但若是能把女儿嫁到城里,那也确实是有面子的事。
“这事儿可不好办,我们又不认识什么城里人,没有人介绍,就算找媒人去说,人家也是看不上的。”
杜青娘能说成,是因为她有这个面子,她男人是做官的,人家多少会给些面子,只要不太差的,人家都不会拒绝,所以亲事说得顺利,换成别的什么人,那是千难万难。
“我们确实不认识什么城里人,但嫁到城里的姑娘,我们可以接触一下,再则,也可以给媒婆多许些钱财,若是能说成亲事,多许些谢礼,看在钱财上,那媒婆估计也会尽心竭力的促成婚事。”
反正就是多给好处嘛,那媒婆帮人说亲,还不就是为了赚这份媒人钱,只要钱给得多,人家肯定也愿意倾尽全力了不是。
宋秋花听着这些话,心思也不由动了动,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法子,自己不认识城里人,但那些媒人认识的人多,她只城要去打听一下城里的媒人,到时候请人帮忙留意亲事即可,有这么几年的时间打听,兴许就能说成一门亲事呢。
微点了下头,道:“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随即便转头看了看眼前的女儿,道:“我只当你人小不懂事,不知道收敛脾气,但抛开脾性不谈,别的方面,你倒也有几分聪明劲儿。”
城里人过的什么日子,她也有所了解,嫁到城里的姑娘中,就没有一个过得不好的,她们娘家人,见天儿的在村里说,城里的婆家人,对待自家儿媳妇有多好,差不多当成个金疙瘩一样捧着了。
每每听到这些,村里这些妇人们,就没有一个不羡慕的,直叹这些丫头都是有福之人。
就是她自个听到这些,也是满心羡慕,说起来自己还是嫁到亲姑姑家,姑姑做婆婆,有着这层血缘关系在,按理说她这日子应该过得很好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即便是亲姑姑,那也不能说是好婆婆,反倒还不如城里那些没有血缘的婆婆呢。
这也让她生出种错觉,城里人都斯文知礼,就算是做婆婆的,也都是懂礼的人,待家中媳妇足够好。
如此,心中也生出些期盼,想把女儿也嫁到城里去享福,不必像自己这样,日子过得不如意。
听到自家阿娘夸聪明,陈明香也不由暗自得意起来,她本来就很聪明,只是这几年日子过得不顺,心里积攒了不少郁气,以至于总是愁眉不展的,心情不顺畅,人好像都变笨了些。
“阿娘,我本来就很聪明的,小时候你就时常夸我来着,也就是后来进了江家的门,你就再没夸过我,只会说我这不好那不好的。”这差别太大,以至于在江家,她总觉得日子难受。
宋秋花一时竟有些无话可说,可不就是如此,以前在陈家村时,她们娘俩相依为命,什么活儿都舍不得让她动手,也从不曾对她说过重话。
但自从来了江家后,这丫头压不住脾气,又从来没做过活,让自家姑姑看不顺眼,时常挑理,这不好那不好的,让她实在为难,少不得也要说自家女儿几句,这慢慢的说得多了,好像也说成习惯了。
但这孩子,也确实有很多小毛病,让人不得不说她。
“以前是你年纪还小,舍不得说你什么,但现在你慢慢长大了,身上却总有这许多的毛病,还不让人说你几句了,你但凡乖巧听话些,我也不至于会说你的不是,再说了,我是你亲阿娘,现在说你几句,也是为你好,以后嫁了人,被婆家人说来说去,你又要怎么办?”
婆家人才不会像她这样好说话,这丫头也只敢挑自己的理,以后嫁了人,她难道还敢说婆家人的不是?
倒底还是自己太过纵容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