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2 / 2)

随着新国家的成立,第一次建设高潮也随之而来。

光四九城这地儿,不管是修房子、修路还是建厂房,水泥都是刚需中的刚需。

但是更严峻的现实是,全国水泥的年产量就只有那么一百多万吨,全凑到一起拿来修路,都不够修一条京津高速的。

就算有门路,普通人又能弄到多少?

要是后世的某螺水泥放到这个年代上市,并且按照市场经济运行。

那估值……起码也能值几万个宇宙行吧。

相较而言,某台那千八百块的股价算个屁?

另外就是因为半岛开战,需要往北韩派兵预算内运送物资,所以原有的几座大桥就远远不能满足行军和补给需求。

所以半岛战争开战以来,全国的水泥基本都被征调,运送到了朝鲜战场。

用于修建道路桥梁,保障部队以及后勤的通行。

哪怕就算四九城,如果不是重大工程,想弄点水泥都千难万难。

单位尚且如此,就更别说个人。

自己这哪怕只是修个永久性的田埂,那耗费的水泥只怕起码也得十几二十吨。

去哪儿弄这么多?

真的想想就累。

别的小说,抢完房子,不管有钱没钱就都得修房子。

样式雷:“我他妈太不容易了,各个穿越过来都要找我盖房子,你们管大烟吗?”

猪脚们想修房子,张张嘴就非红木莫属。

从家具到房子都要好料。

就算房梁,你要都给你搞几根金丝楠木过来。

不可避免地,就有聋老太太,甚至易中海都要惦记着这木头打寿材。

然后就必然的,举报以后继续拉扯。

事实上,样式雷人家按着现在专业来说,是搞古建筑设计的,还真能给你当泥瓦工啊。

大半小说都是六十年代,那时候雷家都忙着撇清关系。

就连手头剩的纸样便宜卖给政府一部分,剩下的干脆都一把火烧了。

别说不会,就算会,他们也不可能给你盖房子。

说起来,你咋不找梁思成给你修房子呢?

等到半岛战争结束,一则进入计划经济时代,二则也进入了建造高峰。

就连四九城先后都要修建十大建筑。

水泥这东西跟个人就更没什么缘分了。

不过到那阶段,自己应该也有一定社会关系,不是这么大量使用的话,多少倒是能搞到一些。

毕竟自己那时候应该能扎根轧钢厂了。

那个阶段,因为产能和需求关系的问题。

不止第三轧钢厂,就算第一轧钢厂的主要工作任务也转向生产建筑钢材。

那跟水泥厂和建材公司互通有无这事儿必然简单。

进了厂子,想弄这些就方便多了。

现在的自己,社会关系太简单。

真想要有,那就得找修房子的匠人,看他们有没有存货能弄来一点儿。

要不然就得添个逼脸去找部里或者是军管会甚至轧钢厂,估计一袋两袋的水泥还是能搞来。

人情这东西,肯定是越用越薄——尤其自己这种屁本事没有,完全是蒙阴而来的,那真是单薄如纸。

虽然这一点点人情,留着最大概率可能也是人走茶凉,过期浪费。

却也觉得还是不要轻易沾边儿的好,尤其是部里。

毕竟越靠近权力中心的政治风险越大,即便冶金工业部又何尝不存在政治斗争?

真到文革时期,站错队的代价太高。

自己没研究过这方面的历史,不知道该站队哪里,还不如哪儿凉快去哪儿待着呢。

要是为了这点小事去兴师动众,那还不如把这人情浪费了算逑!

更何况真的弄上那么几袋水泥,不还是杯水车薪吗?

(我回来了,不过刚开始,就算一天一章也很难保障,更新肯定不规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