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教既有诏,虽然只是问了问自己有没有空闲,能否回宗议事,语气并非太急促。但无论怎么说,能惊动掌教来喊自己的事,怕也不是什么小事,所以程心瞻也不敢耽误,乘狮急急回了宗。
把狮子就放在平顶山上,程心瞻走进三清宫。
进殿,除了纪和合,程心瞻发现魁元帅和摇光山山主法无咎也在。
“掌教,元帅,法山主。”
程心瞻一一打过招呼。
他对殿里的另外两位都算不上太熟悉。魁元帅苏醒才不久,两人照面打得少,不过他们两人一个身为教里文宗,一个身为教里武宗,别有缘分,另外还有一个狮子的情分在,所以两人是互有好感。
法山主虽说一直在管着山中事务,不过不比枢机山、白虎山这些,程心瞻跟摇光山的交道打的很少。此山位于莲花福地的坎位,这道法脉供奉关尹子,修行结楼观星、问卜算卦以及寻山望气之道。
他对这道法脉唯一的印象就是好友徐济深出自这道法脉,年少低境的时候自己还常去此山找济深,后来事务逐渐繁忙,去的就少了,跟包括济深在内的众多好友的接触也逐渐变少了,现在也就是和济虎道兄一直在联系。
至于这位法山主,程心瞻跟其有过几面之缘,都是在议事会上见到的。他知道这位老人除了传承摇光山法脉之外,自身还特别喜欢钻研科仪,也精于科仪,迎龙君的三光同天就是这位提出来的。
这位老人看着是极老了,以凡间面相看怕得是有九十上百岁了,其人须发皆白,身着一袭深紫银点星袍,银发以一枚白玉冠束着,整齐的长须拖至腹部,如一道袖珍瀑布,袍服上绘有周天星斗与四方神君,十分贵气。
据程心瞻所知,这位老人在多年前就已经以七洗丹气进入坐胎之境,现在具体到几变不清楚,论修为来讲,在莲花福地八大山主中应该是名列前茅,与枢机山赵山主旗鼓相当。
老人真论年纪,其实比赵山主还要小一些,而之所以看着如此之老,也不是因为寿元将近,只是因为这位山主在年少时沉迷于卜算之术,袖里常备铜钱,逢事必先卜而后行,受到天机反噬,所以才生得这副老样,即便是后来加以收敛和修为精进,依旧无法改变。
不过这位山主既不掌外事,又不掌兵事,那这次所议之事就应该和魔教没有关系了。
他这样想。
“心瞻来了,坐。”
纪和合点点头,笑着让程心瞻落座,然后发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精」和「气」之间那种水乳交融的意蕴,便讶然道,
“开始坐胎了这是?”
程心瞻点了点头。
魁元帅和法无咎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各自眼中的惊诧,同时,也点头回应,
“经师。”
“经师有礼了。”
而纪和合听闻程心瞻的回答,先是一喜,然后又是皱眉,说,
“这样的话,那你该好生休养,静心养胎的,倒是不该叫你来蹚这趟浑水了。”
程心瞻听了则摇头,回说,
“掌教言重了,这才初怀,还没到那个份上,有事您就只管交代。”
纪和合也不是磨叽的人,闻言点了点头,便道,
“嗯,倒也没什么大事,不需你打前阵,就是有件事想请你帮忙参谋参谋,问问你的意见。”
“掌教请讲。”
“你之前是在西南待了好些年吧?”
纪和合问。
“是,得有十年左右。”
程心瞻回答,同时心中好奇,怎么说起了西南的事,难不成还真跟前两天发生的人英叛玄有关?
“碧鸡山的事你知道了?”
果然,便听掌教这样问。
“是。”
程心瞻回答,同时好奇掌教怎么会问起这个,而且还把魁元帅跟法山主叫来了。
“我听说那个严人英跟你还很熟是不是?”
纪和合说。
“是,他是弟子在西南交的好友之一,身上没有玄门弟子常见的那股戾气,是个谦谦君子般的人物。”
“君子,往往受制于小人,可惜了。”
纪和合摇头叹息。
程心瞻亦是同感,轻轻点头。
随即,便听纪和合话锋一转,问道,
“斗姆阁,你熟悉吗?”
“嗯?”
程心瞻意外,不是在说人英和碧鸡山么,怎么又问到斗姆阁了?
“称不上多熟悉,大概知道一些。”
他回答。
他对斗姆阁的了解其实跟对碧鸡山差不多。
滇文地处神州边缘,紧邻蛮荒,灵气贫瘠。在这里聚集的小门小派不少,但大宗不多,能说得清法脉源流、乃至能上溯千年以上的,数来数去,也只有两佛、两魔、两道,一共六家。
两佛是位于滇西北的龙象庵和感通寺,两魔是滇南的无量山和哀牢山,两道就是位于滇中的碧鸡庵和斗姆阁了。
碧鸡庵建于碧鸡山之上,控扼滇池,斗姆阁则是建于巍宝山上,襟带仆水,在滇中都是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滇文的道门领袖。
斗姆阁遵奉斗姆元君,修行观星望气、趋吉避祸、注死延生之道,是一座传承极为久远的宗门,在东晋末年从东土西迁入滇,至今已有四千余年。
与碧鸡庵或者说这世上的绝大多数大派一样,斗姆阁祖上也是辉煌过的,有结婴之法传承。但这些大派所面临的困境也是一样,祖宗传下来的结婴之法并不适合所有后人,所以四境难以世代接续,时有时无,这也是世间大派常有而世宗不常有的原因。
斗姆阁这一代的掌教是四境,但已经多年没有出山露面了,相传寿元无多,精气已经在逸散,还有传言已经坐化了,只是秘而不宣。而且,可以明确的是,斗姆阁后继无人,并无年轻四境接续。
但要说特别,斗姆阁也是有些特别的。
斗姆阁的开派祖师是五境真人。只不过,这在世上,五境法门是玄之又玄,可意会、难言传、不成字。所有按部就班的修法最多就只能修道四境,能记载于文字纸面的法门也最多就只能到四境。
所以说,如果一个五境真人没能在飞升或寿尽之前培养出下一个五境,亦或者未曾缔结出神通道果传给下一代,那对下一代的修行来说就是没什么帮助的,还是得要靠自己,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方得合道之机。
斗姆阁就是这样,整个宗门,四千年来也就只有开派祖师一个五境。
不过,即便如此,五境开山和四境开山的区别还是很大,比如斗姆阁的四境断代次数就比碧鸡庵少很多。另外,差别也体现在护山大阵和镇宗之宝上,道器和胎器的威力,可以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就比如赤尸想要布置万年不移的大阵,光靠他自己的法宝都完成不了,所以只能去向谷辰换「九阳火云链」。
也正因为如此,在滇文道门地位上,斗姆阁是稳稳压碧鸡庵一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