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天明表示理解,又随着吴里长去看了其他几处地。
其中,村子南面和西面也都有连成一大片的空地。
到南面和西面时,老村长照例是去查看了下土壤的肥沃情况。
两处的土壤都很不错。
唯一不好的,就是这两处离水源地都有些远,西面更远些。
这时候,陆天明和村里人也都有了选择。
首选东边,其次南面。
这两处地方,就已经足够他们分的了。
等看完地,吴里长又领着人往北走,准备去选宅地基。
北边挨着大山,越往北走,地势也更高些。
如今整个宝山镇,大部分人都是住在远离山脚、地势稍矮些的地方。
其中,也有少数几户原住民,是住在山脚附近。
转了这一圈,陆青青一行人也发现了。
整个镇子,就只有吴里长一家是青砖大瓦房。
其余人家大都是簇新的半砖半泥房,其中更是有少部分住的是低矮的茅草房。
不说青砖瓦房,就是这半砖半泥房,在乡间就已经很是不错了。
从宜宁县赶来的途中,他们见过的村子里,有好几个村子,都是茅草房的。
由此可见,养蚕缫丝这活计,确实挣钱。
陆青青在转悠到最北边时,相中了山脚的一处空地。
那儿有一大片平坦的区域,虽说现在长满了杂草。
可此地宽敞,等建好房子,还能有空地开辟出个大院子,可以在院子里种些菜。
不止陆青青,队伍里有好几户人家也相中了这处,打算将宅地基定在这处。
那吴里长听到这话时,心里暗笑这些人不切实际。
要知道,建一座房子,需要用到的砖瓦、木料等东西可不少。
为什么大部分村民都住在远离山脚的平地上,就是因为在那处建房子方便啊!
不说其他,就是往上运材料,就比底下麻烦许多。
但看着许文山脸上一副认同的模样,他也只是在边上陪着笑不说话。
如今已经转了一整圈,陆天明便打算趁许文山还在,直接定下宅基地和田地。
对于田地,队伍里众人都没什么异议。
先选东侧的,刚才已经跟吴里长要到东侧的剩余亩数,总共七亩左右。
因着这处土地好,整个队伍商议过后,决定按照每户来分,保证各家都能分到半亩多点。
剩下不够的,则全部去南侧。
至于不到一亩是不是好分,这就完全不必担心了。
作为有着几千年种地历史的国家,这些问题早已经被劳动人民想出解决办法了。
其实不止这年代,在现代村子里分田地时,也大都是根据土地好坏,将各家的户口田分成零碎的几块。
往往一家的土地,可能有一亩三分地在村东,两亩四分地在村南,剩下的那八分地在村西等等。
各家在定好土地后,开始选宅基地。
这一回,队伍里开始出现许多不同的意见。
许多人家都选出了不同的,想要建房子的地方。
有因着地势平坦,挨着田地近,想住在现在的宝山镇居民附近的。
也有想再往上住一点,虽不紧挨着山脚,但不用挨着原本宝山镇村民的。
还有就是陆青青看中的,山脚下那处最大的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