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打听下看看村里有没有不养蚕的人家。”
崔氏点点头应下,有些犯愁道:
“夫君,咱们再有几日就要启程了。
我劝娘让她和爹跟咱们一块去府城,她一直不肯应下。
在村里生活,到底辛苦不少,你帮着我劝劝娘吧!”
陆天明看向崔氏的目光中带着柔和,握住她的手轻声道:
“英娘,能娶到你,真是我修了好几辈子才得来的福分!”
崔氏见他这样,羞得脸通红,快速将手抽回来。
她朝左右看去,见没人看见,才羞恼道:
“你这人,一把年纪了,怎么还这样,让孩子们看见了,可怎么好!”
陆天明已经许久没见自家夫人这样,心里欢喜。
这些欢喜让心里压着的那些事都轻快了些,他难得脸上带笑道:
“看见就看见吧,爹娘感情好,孩子们也高兴!”
崔氏嗔笑着白了他一眼,心里却很是高兴。
爹的眼光好,替她选了这么个夫君。
虽说仕途上没什么大发展,但为人和善,性子淳厚。
这么多年一直守着她一个人,两人感情很好,说句琴瑟和鸣也不为过。
虽说逃荒这一年多吃了不少苦头,但两人感情却更好了。
她过得好,她的孩子们才会过得更好!
陆天明一边吃饭,一边又与自家夫人又说了会体己话。
午饭过后,工匠们休息时,队伍里不少人都出去了。
陆书和驾着马车,带着几个汉子去了邢家村。
而妇人们也去了村里相熟的人家,打算将找帮工的说一说,看有没有人过来。
陆青青和天福娘,来的是不远处的孟寡妇家。
她们这回来,自然不是为了找孟寡妇帮着建房,而是存着打探消息的目的过来的。
经过之前几次打交道,她们也大致知道了孟寡妇的情况。
二十岁出头的小媳妇,因着丈夫去世,被婆家人欺辱,娘家也嫌丢人,不肯让她回娘家。
带着儿子走投无路之际,恰巧遇到朝廷扶持农桑。
她靠着养蚕缫丝,硬是自己盖了房子,立了女户。
可能是因着这些遭遇,孟寡妇的性子有些要强,是个不肯服软的性子。
之前,还因为丝绸的价格问题,与吴里长争执过。
这事,村子里人基本都知道。
当时不少人都在议论,有说她一个妇人太要强,不是好的。
也有些觉得吴里长肆意压价,这孟寡妇做得好。
他们自己不敢得罪吴里长,期待着孟寡妇能将事情闹起来。
若是以后吴里长用正常价格收丝绸,那他们也得利。
可惜,最后这事也是不了了之了。
但也因此,这事闹得不小,在他们刚到宝山镇没多久,就听说了。
两人赶到时,孟寡妇刚喂完蚕,见她们过来,还以为是来摘菜的,忙拍打着身上的灰,笑着道:
“婶子、大丫,你们是来摘菜的吧。
走,我这就去给你们摘。”
天福娘忙摆摆手:
“小孟啊,别忙活,这回不是来拿菜的。”
几人正说着,就见孟寡妇家的小三保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