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结婚了(1 / 2)

村长江福生很快就批好了宅基地,还笑着说:“你们年轻人有干劲是好事,我这就帮你们在村里吆喝吆喝,找些壮劳力来帮忙。”

有了村长的支持,事情进展得十分顺利。村里的壮劳力们听说有活干还有工钱拿,都纷纷响应。

沈明修和江文岚也没闲着,他们忙着采购盖房所需的材料,砖瓦、木材、水泥等,一趟趟地往村里运。

江文岚从木匠李大爷家寻了盖房用房梁,李大爷说是之前家里存下的料子,晒了两三年了,家里没钱,一直没用上。

江文岚花钱买了过来,李大爷家打算明年夏天再从村里买几棵大树,晒到秋收后正好可以盖房子用。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房子的框架很快就搭建起来了。

沈明修和江文岚看着初具雏形的房子,心里满是喜悦和憧憬。

江母也时不时的带着团子过来看进度。

大家开始商量着房子的布局,卧室、客厅、厨房该怎么安排。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子渐渐有了模样。

正房三间,东一间单独开门,给沈父沈母留着的。中间一间开门,和西屋连通着,成为套间,西屋是以后江文岚和沈明修的卧室。

盖了东西厢房各两间,东厢房北边屋子是厨房,南边是门道,大门开在东边墙上。

西厢房两间屋通着,靠西墙盘了个小炕,是为沈小妹准备的。也是防备着以后需要的时候给江母住的。

人多力量大,整个十二月都在盖房子。终于在七零年的元旦前,房子盖好了。

门窗都是找李木匠打的,糊上雪白的窗户纸。屋里墙上刷白,地面用红砖铺地,再抹上一层水泥。

村里这么讲究的人家没几户,能用砖铺地的算讲究人了,一般都是砸实的泥地。

考虑到京市冬天的寒冷,平房最好还是烧炕取暖。他们在农村不缺柴火,烧炕取暖是最好的选择。三个住人的屋子全都是盘的炕,后期只需要打一些家具就可以了。

因为房子随大流盖的土坯和青砖混的房子,造价满打满算也就四百。

在江文岚的坚持下,江家和沈家各出一半。

江文岚考虑到沈家人为了儿子结婚准备的婚房,老两口退休前应该很少过来住。更多的是江母过来帮忙,甚至会偶尔住下。

两家各出一半,别管哪方家长来住,都觉得硬气。

更何况村长能批这块宅基地,还不是因为她江文岚是本村人,又是村里的大夫。要不然沈明修一个外来的知青,哪里会批给他?

江文岚不缺这几百块钱,就是都她出也可以。反正以后如果不能白头到老,这房子最终也是归她,沈明修一个城里人,哪里会在乎这农村的房子。

江文岚从不吝于想到最坏,人心这东西最是善变,她上辈子活了七十多岁,再想不开恋爱脑,真就白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