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吾乃世家子 > 第266章 别院论医探短长

第266章 别院论医探短长(2 / 2)

“住口,某家是发自内心的。”

“理解,大唐以仁孝立天下么。”

……

孙思邈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对君臣,似乎这一代的朝廷核心,似乎很是活泼呢。

待二人住嘴后,孙思邈便问道:“那么粗脖子病的克制之物到底是什么呢?”

崔尧答道:“是一种名为碘的元素,你莫要问我碘是什么,说实话我也不甚清楚,但我就是知道这个元素在海带中有很大的含量。

其余海产品中也有大量分布,例如虾皮、紫菜。

内陆中常见食物中,如奶制品、鸡子、牛肉、羊肉、羊肝、豆腐、波斯菜中也有少量存在。

故而,粗脖子病常见于内陆贫苦之家,也就是饮食结构太过于单一的家庭,其实如果能经常吃到鸡子、羊肉、豆腐甚至菘菜的家庭,大概率是不会得这个病的。

对于长安底层百姓来说,海带、虾皮、紫菜,就是最划算的碘来源。

至于殷实之家,只要不是太过挑食,一般不会得这种病的。”

孙思邈想了想,便问道:“此中因果,出自何典?还是说,是崔大人自行研究的?”

李承乾取笑道:“他能研究个什么?他一门心思就钻到钱眼里,张口闭口都是阿堵物,这些东西都是我家恩师教的。”

崔尧没有反驳,虽说这东西对于自己来说,就是常识,可也没必要争个长短。

“哦?陛下与崔大人同出一门?敢问令尊师是哪位医道圣手?贫道能否拜访一下?”

“呃,朕的恩师已经西去了。”

“啊?恕罪,恕罪。”

客套罢,孙思邈又问道:“敢问崔大人,令尊师对于脚气病可有心得理解?贫道这里有些粗浅见识,却是缺乏一些印证,若是……”

崔尧笑道:“孙老神仙不妨将您的心得说出来,我师门中好像还真有这方面的研究。”

李承乾诧异道:“有吗?朕怎么不知道?你娘哩,师父又藏私啦?”

崔尧不好辩驳说是自己的常识,只得把偏心的锅扔到死人身上,一本正经的“昂”了一声。

李承乾顿时气哼哼的扭过去了头。

孙思邈闻言便说道:“脚气多发于殷实之家,依贫道判断,问题或是同样出在膳食之上。

西北内陆之地,冬日漫长,患病之人多是小农优渥之家,且多食精米、干菜。

贵师门是否也是持此观点?”

崔尧答道:“保持一定量的粗粮摄入,就可避免。”

李承乾闻言又插嘴道:“说错了吧?朕也没吃过粗粮,怎么就没得那劳什子脚气病?”

崔尧斜睨着他说道:“你猪肉吃了恁多,自然不会得。”

“啊?吃猪肉还治病哩?”

“其实也是一种微量元素的缺乏症,米糠、麸子、猪肉、鱼、豆腐、芦笋中都含有。

刚才孙老神仙也说了,是小农中的殷实之家,也就是说,可以经常以精米为食,却又很少能吃到肉食的那部分人。”

“啊?猪肉都吃不起吗?不是才四十文一斤吗?”

崔尧耐心解释道:“猪肉的价格,在长安与其他道的差价中,是相反的。

猪肉在长安反倒便宜一些,这一点与其他菜蔬相反。”

“为何?”

“因为长安左近有大量的生猪养殖。”

“哦,想起来了,你家的猪场就有好几个哩。”

孙思邈闻言便问道:“大力推广猪肉,也是为了悄无声息的防止病症?”

崔尧摇头:“非也,那个不过是连带作用,真正的作用是改变百姓的饮食结构,使大多数人能够将肉类作为日常食物。”

“那为何非得是猪?须知猪肉在诸多肉食中,杂害最多。多食使人爆肥,继而引起风疾等诸多病症。”

崔尧笑道:“那等病症已经是富贵之后的烦恼,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能吃上肉才是真正的道理。

至于为何选用猪肉,乃是因为猪肉的转化率相对较高,比之牛、羊都要高的多。

其实鸡的转化率才是最高的,只是鸡这种牲畜,一旦大规模养殖,很容易一死死一片。

在我大唐如今的饲养水平中,还是难以扩大养殖规模,否则鸡才是最合适的。”

“转化率是什么?”

“就是出肉率与饲料的比值,如今某家的猪场已经能做到五斤到七斤的饲料转化为一斤猪肉,算是比较合适了。

不过在我师门中的设想中,若是追求极致,或许能达到三比一,才是最完美的。

不过不管是饲养方法,还是猪肉品种,都有待改良,目前对于我大唐的本土猪种,五比一或七比一已经是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