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辈受死!”
画戟横扫,连斩三卒。
张南挺枪迎战,枪戟相格,火四溅。
战约五合,张南臂甲被挑破。
曹彰回马一戟,刺张南于马下。
冯习见状,怒发冲冠:
“还我兄弟命来!”
挥刀直取曹彰。
高祚伏在在崖上,弯弓搭箭,一箭正中冯习右目。
冯习惨叫坠崖,被乱军践踏而亡。
刘备见连折二将,目眦尽裂:
“曹贼!吾誓杀汝!”
亲执宝剑,盾牌,杀上山腰。
曹操令旗一挥,曹纯率虎豹骑迎战。
两军混战间,刘备遥望见曹操亦在阵中。
乃怒喝道:
“曹贼!汝已技穷矣,何不早降!”
曹操冷笑:
“大耳贼!今日鹿死谁手,尤未可知也!”
两军混战,一时间打得难解难分。
正值僵持之际,高祚率弓弩手包抄到了刘备后路。
曹彰复引骑兵冲阵,齐军大乱,死伤无数。
刘备见半数兄弟,尽数折倒,更加气愤。
从副将身旁夺下一剑,手持双剑,要上去找曹操单挑。
是时,前线箭如雨下。
就连不少前排精锐都应声倒地,而刘备却因上头,要继续冲阵。
唬得周围将士,连忙将之拦住。
刘备不听,执意要上去。
时监军庞统见此,乃抢在刘备身前,与刘备一起冲阵。
刘备大惊,高呼:
“士元避箭!”
庞统却道:
“明公尚亲当矢石,况我小人乎”
刘备见此,只得拉着庞统的手,退回本阵。
而曹军此刻也占据了优势,齐军若再不撤退,便很有可能被曹军利用地形优势。
于山麓中形成合围之势,一举全歼。
此时,众将再次劝刘备撤军。
刘备见势不可为,乃长叹一声:
“天不助汉乎!”
无奈之下,只得下令鸣金收兵。
曹操立于山巅,见齐军败退,抚剑叹曰:
“刘玄德,真吾敌手也!”
经过一番苦战,魏军总算击退了齐军的攻势,守住了定军山。
此役,魏军折损千余,齐军伤亡逾万。
山涧为之赤。
……
残阳如血,映得定军山一片赤红。
刘备勒马立于营门前,铠甲上满是刀痕箭孔。
那身原本鲜亮的绿锦战袍已被血与尘染作暗褐色。
身后残兵三三两两踉跄归营,有人搀扶着伤者,有人抬着同袍尸首,脚步拖沓如负千钧。
“王上……”
简雍迎上前来,声音嘶哑,“各部点算已毕,折损万人有余。”
刘备下颌绷紧,胡须上沾着不知是谁的血。
他未答话,只将马鞭丢给亲兵,大步走向中军大帐。
帐内烛火未燃,暮色自缝隙渗入,在地上投下道道血痕似的暗影。
案几上军报堆积,最上一卷展开着——正是出征前李翊写给他的《谏止伐蜀疏》。
刘备伸手抚过竹简,望着李翊的亲笔书信。
不禁喉头发苦。
他不明白,当年自己起兵之时,哪有今日之雄厚实力
可照样干翻了不可一世的袁术、袁绍。
如今自己的实力早已远迈二袁,为何反而会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打不赢曹操
帐外忽起喧哗,夹杂着哭嚎怒骂。
刘备掀帘望去,见十余名徐州兵正与几名青州兵推搡。
一名瘸腿军汉嘶声喊道:
“入娘的!从雒阳到阳平关走了两月,脚跟都磨见了骨头。”
“今日又折了这许多乡亲!”
“战事何时是个头”
战争就是这样,打了胜仗,大伙儿怎么着都能咬牙忍一忍。
可一旦打了败仗,此前积累的问题、矛盾会在一瞬之间全部爆发出来。
如山洪般泄下,谁也止不住。
“住口!”
许褚扬鞭厉喝,“有惑乱军心者斩!”
刘备沉吟半晌,缓步走上前,人群霎时静默。
那徐州兵见他来了,赶忙扑通跪倒:
“王上!小的们实在走不动了……”
“在关中时,弟兄们便已水土不服,如今又来蜀地,俺们实在是熬不住了。”
话未说完,已哽咽不能言。
“且去用饭。”
刘备扶起那名士兵,吩咐一旁的监军,让他给这些伤兵们吃点儿好的。
他自己则独自退回了帐中。
很明显,齐军的士气已经崩了。
尤其目前还折损了吴兰、张南、冯习三员大将。
这三员将领都是最早跟随刘备创业的一批。
虽然他们有李、关、张三人压在前头,使得此三人的光芒完全被他们遮住。
但他们毕竟是军中宿将,是跟随刘备最早的老干部。
结果三人全部战死,这对军队士气而言,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
帐中烛火幽微,这时庖人走进帐中。
双手捧着陶盆,里面炖了只鸡。
“王上,趁热用些吧。”
庖人声音发颤,“不论如何,王上都得照顾好身子才是。”
刘备用筷子,夹起一股肋骨,忽然陷入了沉思。
“报——”
宿卫许褚掀帐而入,铁甲上凝着还夜露。
“王上,不知今夜随军口令为何”
“鸡肋。”
刘备脱口而出,眉宇间一川不平。
“啊鸡……鸡肋”
许褚愕然,以为自己听错了。
“鸡肋,鸡肋……”
刘备似未注意到许褚,只是反复念叨着筷子上的鸡肋。
许褚却误以为真,正色拱手道:
“末将明白了!”
抱拳退下后,将“鸡肋”的夜间口号传下。
时监军庞统亦在夜间巡视军营,听得夜间口令,亦大感诧异。
“鸡肋”
庞统拦住许褚,出声质问道,“王上真这般说”
“末将岂敢妄言。”
许褚点了点头,他其实也觉得哪里不太对。
“先生博学,可知其中奥妙”
呵呵……
庞统抚须一笑,“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今王上进不能胜,退又恐人笑耳,故为此犯难。”
“哦听先生这话的意思,莫非是说……”
“嘘!”
庞统忙比了一个噤声的动作,拉着许褚的手,至一隐蔽处。
“仲康,汝乃是质重少言之人,此话吾只对你说,你切莫乱言。”
许褚颔首,让庞统直言相告。
庞统乃解释道:
“当初李相爷在雒阳时,力劝王上莫要伐蜀。”
“王上不听,致有定军山一败。”
“如今损兵折将,王上也是两难。”
“那依先生的意思……”
“让将士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军罢。”
“此事总得有人来做,不能让王上下不来台。”
“好,末将明白了。”
二人商议已定,便教军士收拾行装,说是准备撤军了。
寨中将士闻得撤军命令,无不欢腾。
喜悦之声,传遍全营,都在那里歌颂刘备恩德。
刘备被众人惊扰,出营来看,见大小将士都在那里庆祝。
诧怪道:
“我军方败,军士不忧反乐,何也”
简雍乃回道:
“因王上下了撤军命令,将士思归,闻得此令,自然欣喜若狂。”
刘备愕然道,“寡人何曾下过此令”
于是便问简雍,这话是谁传的
简雍回说是庞统。
“士元”
刘备眼波流转,不禁想起庞统白日为自己挡箭之事。
细细想来,士元在并州去历练已有数年了。
确实积累了不小的资历。
这些年他一直把目光放在诸葛亮身上,似乎忘却了自己身边还有这么多璞玉。
“叫士元来帐中见我。”
刘备撂下这句话后,便转身回到帐中去了。
简雍很快便找到庞统,问道:
“莫非王上下令撤军一事,乃是凤雏先生自作主张”
“是如何,不是又如何”庞统笑着问。
“嗐,倘若是,汝胆子可真不小。”
“纵是李相爷亦鲜少越过王上擅专,汝乃相爷后生,安敢为此”
“相爷鲜少,便是有。”
“机会摆在眼前,而我不能不取。”
“什么机会”简雍一脸茫然地问。
庞统笑而不答,直接去见刘备了。
齐王,王帐。
“……士元来了。”
刘备也不抬头,笔尖在竹简上批着军务,“坐。”
庞统趋步入内,向刘备见礼。
“士元跟了寡人多少年了”刘备突然问。
“自随叔父于襄阳投徐州来,至今已十三载矣。”
庞统平静地回答道,似乎完全没有担心过刘备会问责他擅传军令一事。
“在并州呢”
刘备又问。
“整十年。”
庞统喉结滚动,“统受李相爷嘱托,蒙王上恩典,调任并州别驾,而来十年矣。”
提到并州的履历时,庞统的语气更显从容自信。
因为十年的背后,是庞统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走出来的。
“十年了……”
刘备的笔尖终于落下,不禁抬头慨叹: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汝能在并州那等苦寒之地扎根,足见士元之沉稳。”
刘备无奈地笑笑,摇了摇头。
从前,他总是先入为主的把诸葛亮当成是李翊的代餐。
于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培养他,拿荆州出来捧他。
希望将来能够自己的儿子,也留下一个青春版的李翊。
现在看来,自己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多少有些幼稚了。
竟耽误了一个同样出色的后辈近十年的青春岁月。
但这也怪李翊太过优秀了。
正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有了李翊珠玉在前,后来的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再是优秀,又能在刘备心中掀起多大波澜呢
刘备选择了诸葛亮,是因为他跟李翊很像。
丰神俊朗,温润如玉,有雄才。
而相貌质朴憨厚,性格又更加激进的庞统,在与诸葛亮的竞争中天然地就处于劣势。
卧龙凤雏虽是齐名的雄才。
但二人性格与行事风格大有不同。
诸葛亮谦虚温润,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
庞士元轻狂重名,是一个不择手段的毒士。
两人几乎是相反的一面。
尤其在出仕一途。
比起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
庞统是“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
庞统是远比诸葛亮要更想“进步”的。
但偏偏刘备又更加欣赏诸葛亮这种类李翊的温润君子。
就连李翊似乎也看好诸葛亮。
就在庞统以为没法继续进步之时,还是李翊站出来提点了一下他。
“赴并州以砺其资,少年昂首,必见乾坤之浩荡。”
庞统信任李翊,甘愿放弃荆、徐之富庶,赴并州砥砺打磨自己。
这一磨就是十年。
是真正的十年磨一剑。
“士元,等汉中之战结束,你便随寡人回朝廷罢。”刘备忽然开口。
庞统一凛,旋即心中狂喜!
刘备这话的意思,就是要把庞统给调到中央去任职!
看来这十年的资历没有白熬,总算是让刘备注意到了自己。
也怪刘备身边耀眼的明星太多。
要搁历史上的刘备,哪可能十年都会注意不到他
正如在得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身边的文人都是简雍、麋竺、孙乾等辈。
这样一对比,不更显得诸葛亮牛逼么
可本位面,诸葛亮、庞统到来之前都有谁
那是荀攸、陈登、鲁肃、刘晔等大才,更别提还有一颗天枢星了。
当刘备体会了拥有这些大才的感觉之后,除非你卧龙凤雏能够展现出完全碾压他们的才能。
否则就是很难引得刘备的高度重视。
至少不会对李翊那样掏心窝子,无话不谈。
“哦对了,这鸡肋之随军口号,可是你代寡人下的”
“……是,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正映衬我军现状,故统斗胆猜测王上将欲撤军。”
刘备背着手,面上似笑非笑。
用冷冰冰的语气说道:
“寡人从未下过此令,汝敢代我越俎代庖。”
“此李相教你为乎”
庞统并未被刘备的装腔作势吓到,而是平静地回答道:
“李相独教一事:王上非曹氏之俦,厚待臣属,必不相负。”
“臣虽不敢僭代王事,然见王之过,安得不谏”
哈哈哈……
刘备闻言大笑,在这一刻他终于释怀了。
原来不是诸葛亮像李翊,而是诸葛亮与庞统加起来才像他。
诸葛亮就是李翊的表面,温润如玉,翩翩君子。
庞统则是李翊内心隐藏的一面,该狠辣时狠辣,该杀时就杀。
就连为人处世时,都似他一般圆滑。
“……子玉,原来这便是你给寡人留下的璞玉么”
刘备心中暗叹,又对庞统唤道:
“士元,可坐下来与寡人一同吃鸡。”
刘备邀庞统坐下一起吃适才没吃完的炖鸡。
这是李翊才有的殊荣,庞统大感荣幸,连连谢过。
次日,刘备正式官宣撤军。
简雍见刘备心情大好,也不禁调侃老板道:
“王上不要汉中耶”
刘备笑着一指并马而行的庞统:
“汉中已在吾手,何谓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