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遴选人马(1 / 2)

翌日清晨,沙漠的寒意尚未被初升的太阳完全驱散,露娜小队五人已经站在了利雅得卫戍区最大的综合训练场上。

他们面前,是按照计划从不同单位抽调来的、号称“精锐”的候选者们。

沙特的军官们信心满满,认为这只是走个过场,很快就能筛选出一批尖子。

首先接受检阅的是沙特陆军第4装甲旅推荐的人员。

这些士兵穿着笔挺的沙漠迷彩,装备着最新的“神盾”外骨骼和R-14M步枪,队列整齐,光看外表确实像模像样。

然而,当露娜要求他们进行基础的战术动作演示——

交替掩护跃进、突发状况反应射击、小队协同突击时,问题立刻暴露无遗。

动作僵硬刻板,缺乏实战所需的流畅性和爆发力;

遇到突发靶位,反应迟缓,射击精度骤降;

协同更是混乱,经常出现互相阻挡或者脱节的情况。

他们对昂贵装备的依赖远超过对自身基本功的重视。

“花架子。”

乌鲁鲁抱着胳膊,低声嘟囔了一句,声音里满是鄙夷。

接下来是负责王室与首都安保的皇家卫队第1团。

他们的仪容无可挑剔,装备更是镶金嵌银般的豪华定制版,眼神中带着一股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但当蜂医设计了一套复杂的CQB(近距离作战)室内清剿模拟考核时,这些“精英”的表现更是令人大跌眼镜。

他们过于依赖外骨骼提供的动力和防护,动作大开大合,缺乏隐蔽性和突然性;

在模拟复杂环境(如烟雾、黑暗、噪音干扰)下,应变能力极差,甚至出现误伤队友的情况;

对于人质救援等精细任务,更是显得粗糙而缺乏耐心。

“他们更适合当仪仗队,或者……博物馆的守卫。”

蜂医推了推眼镜,语气冷淡地评价。

最后是第85空降旅,这支名义上的快速反应部队。

他们的体能测试成绩相对较好,但空降技能和敌后渗透作战能力考核结果却惨不忍睹。

战术思维僵化,缺乏敌后生存和独立作战的能力,一旦脱离指挥体系和后勤支援,似乎就失去了方向。

甚至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外籍雇佣兵(主要来自苏丹、巴基斯坦等地),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他们确实更吃苦耐劳,体格也更健壮,有些甚至有过实战经验。

但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对于“神盾”系统、R-14M步枪的复杂火控模式、以及需要一定电子知识的战术通讯设备,学习理解和操作上手非常慢,严重限制了其战斗力的上限。

他们的战斗方式更倾向于传统的轻步兵模式,与沙特试图打造的“高科技未来军队”蓝图格格不入。

一天的高强度遴选下来,结果令人极度失望。

按照露娜心中韩国第707空输特战大队的严苛招募标准,能勉强达到入门线的人,凤毛麟角。

夜晚,五人再次挤在那间分配给他们的豪华别墅里(白天他们依旧和士兵同吃同住,但晚上需要秘密开会),气氛凝重。

“妈的,这怎么搞?”

乌鲁鲁烦躁地抓着头,“就这群少爷兵和只会使蛮力的老哥,想把他们练成特种部队?老子看是神仙也难!”

蜂医冷静地分析着数据:

“从数据和表现看,确实不容乐观。体能、技战术、心理素质、文化水平……全面短板。按照常规特种部队遴选模式,合格率可能低于百分之三。这还不考虑他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可能的抵触情绪。”

深蓝皱着眉:

“硬按标准来,我们可能连一个满编排都凑不齐。”

夜莺小声说: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露娜一直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许久,她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常规路径走不通,那就换一条路。高标准严要求没错,但也许我们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我们不是在选拔现成的尖子,而是要‘锻造’出我们需要的人。”

“你的意思是?”

蜂医看向她。

“放开标准!”

露娜斩钉截铁地说,“不再局限于那几支所谓的‘精锐’部队。向整个利雅得卫戍区,甚至更大范围的沙特军队,以‘志愿’的形式进行招募!不设硬性的体能或技能门槛,只强调两点:一,极强的求知欲和改变现状的意愿;二,能吃得了苦,有拼命的精神。我们要找的,是那些不甘于现状、渴望突破、愿意为我们提供的‘未来’而付出极限代价的人!”

这个提议很大胆,甚至有些冒险。

但眼下,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消息很快通过各级指挥部传达下去。

果然,如同在沉寂的湖面投下巨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许多在原有部队中感到压抑、不受重视、或者单纯对现状不满的士兵,尤其是那些并非出身显赫、晋升无门的普通子弟和外籍士兵,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报名点排起了长队,气氛热烈。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当数千名志愿者聚集到训练场,得知接下来的训练将极其残酷、淘汰率极高、并且待遇暂时与其他部队并无区别(露娜故意压下了优厚待遇的消息,以避免动机不纯者)时,不少人当场就动摇了。

“什么?这么苦?还不如回原单位舒服……”

“就是,还以为来了就能拿高薪呢……”

“搞什么啊,这么麻烦……”

而当他们看到顾问团队中竟然有女性时,一些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士兵更是露出了难以置信甚至轻蔑的表情,窃窃私语,甚至有人当场掉头就走,认为让女人来训练他们是种耻辱。

还有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

“这里的伙食不合口味”、“训练会耽误我祷告”、“我家里有关系,来这就是走个过场”……

短短几天,尚未开始正式训练,数千人的志愿者队伍,走的走,散的散,如同退潮后的沙滩,最终只剩下七八百人还坚持留在训练营地里。

这其中,外籍雇佣兵的比例反而相对较高,因为他们更渴望改变命运,也更习惯于艰苦的环境。

看着眼前这支鱼龙混杂、士气不高、人数也大幅缩水的队伍,乌鲁鲁等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质疑和失望的情绪在小队内部蔓延。

露娜却显得异常平静。

她知道,是时候需要做点什么来树立威信,同时也重新评估这批“残兵”的底子了。

她走到队列前方,目光冷冽地扫过剩下的志愿者,许多人的眼神中充满了怀疑、观望甚至不屑。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心里在想什么。”

露娜的声音清晰而有力,通过扩音器传遍全场,“怀疑我们有没有资格站在这里指挥你们?怀疑女人能不能打仗?怀疑这一切是不是又一个浪费时间的形式主义?”

她停顿了一下,突然伸手指向远处的一排战术人形靶:

“拿我的枪来。”

夜莺将她的RC-15侦察步枪递上。

这支枪精度极高,但威力相对R-14M较小,更考验射手的技巧。

露娜没有穿戴外骨骼,甚至没有做过多的瞄准准备。

举枪、上膛、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