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辗转”,吴语咬字间带着些许无奈与惆怅,而“你在哪里”则以一种悠长的拖腔收尾,那是思念在空气中无尽的蔓延,仿佛一位旅人在这江南烟雨中,寻觅着心底最牵挂的那个人。
很多人这一刻听的整个人都酥了。
他们感觉,还得是老祖宗们懂得享受啊,怪不得在古代总有人喜欢听曲呢。
听的就是这个吧?
然而让很多人鸡皮疙瘩掉满地的部分才刚刚到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
这几句歌词在吴语的演绎下,愁绪被渲染得更加浓烈。
“寻”字带着急切与迷茫,反复吟唱,似在茫茫人海中不停找寻;
“冷”字以吴语发音,带着丝丝寒意,“清清”二字的叠唱,如同寒夜中的风,一阵又一阵地吹过心头;
“月落乌啼”,仿佛能听见乌鸦在月色中啼叫,声音划破寂静的夜空,“月牙落孤井”,“落”字短促而沉重,恰似一颗失落的心坠入了黑暗的深井,将孤独与凄凉展现得入木三分。
这一刻所有人只感觉歌声很绝,这个歌词写的更绝!
一些文人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领略一下这首《声声慢》的全文是什么样的了。
该不会又是一首传世名篇吧?
“零零碎碎,点点滴滴,梦里有花梦里青草地”,吴语的轻柔将这些细碎的词汇串联起来,如同一串散落的珍珠。
“零零碎碎”,似生活中的琐碎记忆,在脑海中闪烁;“点点滴滴”,又像时光的细雨,悄然落下。
“梦里有花梦里青草地”,吴语的软糯让梦境更加美好而虚幻,仿佛真的置身于一片繁花盛开、绿草如茵的梦境之中,可醒来却发现只是一场空,更添几分惆怅。
“长发引涟漪,白布展石矶,河童撑杆摆长舟渡古稀”,“长发”的“长”字发音悠长,似长发在风中飘动,“涟漪”二字发音轻柔,如水面泛起的层层波纹。
“白布展石矶”,吴语将其描绘得清新自然,仿佛能看到洁白的布在石矶上随风展开。
“河童撑杆摆长舟渡古稀”,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灵动与悠然,“撑”字有力,“渡”字平和,勾勒出一幅水乡的生活画卷。
整首歌中,吴侬软语与《声声慢》的歌词完美融合。
演唱者施玲玲的每一个咬字、每一个行腔,都将江南文化的温婉细腻与歌曲中的诗意浪漫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弦与琵琶的伴奏,时而轻柔,时而激昂,与吴语唱腔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氛围。
在这吴侬软语版的《声声慢》里,人们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那个充满诗意与柔情的江南水乡,沉浸在无尽的情思与遐想之中。
直到整首歌都结束,施玲玲都欠身下台了,很多人还在那种美好的韵味与意境之中无法自拔呢。
而一些文化圈的大佬早已经将手掌拍疼了。
因为他们感觉苏雨这是在帮忙宣传华夏的传统文化。
而且还非常非常的成功!
这一次的春晚,在他们的眼里真的不要太过丰满与成功了。
后台,这一次不等高峰询问,工作人员已经提前开口了:“台长,现在全平台收视率已经来到了52.47%,视频双平台网络在线人数也到达了1.28亿!咱们赢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