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国术!大宗师 > 第486章 碉堡围剿战术

第486章 碉堡围剿战术(2 / 2)

许小刀与阿蛮汇合后,率领六万大军,赶往阳新县一带,等待合适的时机。

原本他以为能像之前一样,继续采用大范围的转移,穿插,迂回调动来撕开关东军的防线。

然后各个击破,伏击,寻找歼灭关东军的时机。

但是,

当关东军开始重新发起进攻之后,许小刀很快发现了异常。

关东军的战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阳新的外围阵线上,建筑了一个又一个碉堡。

这些碉堡以阳新县为据点,错落有致的往外围推进。

看上去,

这些碉堡的建造非常简单,采用半圆球形结构。

每一座碉堡大概可以容纳五十人左右,外部是用厚厚的沙土,中间是青砖,内部还加装了一层钢板。

其中碉堡的一半是在地面以下,只有作战部在地面以上。

同时,

碉堡的外围是一圈沙袋,防止重机枪和炮弹的袭击。

最外围十米的距离,更是有马扎,防止大规模的冲锋。

每一座碉堡之间,都有一条小路,呈现‘Z’字型进出。

碉堡的最顶端是一个四面的炮塔,中部是开孔的重机枪口。

这样一个碉堡,建造起来非常快。

只要人力足够,平均三天就能建造一批,围在军营的外围。

每一座碉堡间隔的距离,大概是五百米左右。

并且。

在小碉堡间隔五里的距离,建造一座大的塔楼,可以容纳超过五百人。

这些塔楼和碉堡之间,形成坚固的防御阵线。

在远处用望远镜,可以看到碉堡就像是坟地一样,密密麻麻,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

一旦遇到袭击的话,碉堡之间能够形成火力配合。

险要的位置,碉堡的数量明显增多,形成交叉火力配置,驻军更是翻倍。

军用补给的物资,都转移到了碉堡中。

在碉堡的外围,有着不少燃烧浓烟的窑洞。

浓浓的黑烟,可以阻挡敌军的视线,让火炮无法在远距离瞄准。

百姓都被驱赶到碉堡的区域,负责修建。

大山岩下达关东军最高军令,所有负责守卫碉堡的东洋士兵,都必须要与碉堡共存亡。

碉堡在,人在!

碉堡塌,人亡!

凡是面对西门堂的强攻,任何人只要舍弃碉堡的防御逃跑,斩立决!

因为之前大山岩当着关东军所有将领的面,当场处决了坂田川。

所以,

东洋军队的任何指挥官,对大山岩的‘斩立决’军令,都不敢有任何违背。

碉堡联排战术!

在‘都市世界’,这种战术原本是二战时期的围剿战术。

因为当时的农民军队装备很差,又居无定所,到处乱窜。

来无影,去无踪,擅长打游击战,让当时的主力军队非常头疼。

因此,

最后主力军队就想到了这种‘碉堡联排’战术。

在各个主城军事要地,建造大量的碉堡,目的是用来围困当时的‘农民军’。

对付‘游击战’的农民军,这种碉堡联排战术,效果显著。

甚至在早期的时候,几乎将‘农民军’打得节节败退,差点就全军覆没。

幸好当时‘农民军’在‘最强大脑’的带领下大范围转移到了西北,并从外部获得了大量的先进装备,同时扩军的越来越多,实力提升明显。

最后大兵团作战的时候,才让碉堡联排战术失去了作用。

就算如此,最后剿灭各地残余军队的时候,碉堡联排战术还是让当时的‘农民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由此可见,

碉堡联排战术是对付游击战和穿插迂回战术最有效的战术。

没想到关东军在汉中发起总攻时,竟然率先采用了碉堡联排战术。

这种战术对付西门堂的进攻特点,能够有效的克制。

而且,

关东军显然经过了周密的计算,对联排碉堡的数量,距离,人数的配置都有严格的限制。

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以碉堡联排的战术,限制西门堂的机动性。

同时限制了西门堂的火炮。

浓烟扩散后,用望远镜很难看清碉堡的精准位置。

不得不说,

关东军执行的‘碉堡联排’战术,就是专门针对西门堂。

所以,

大岛雄武的大军从占领南昌府之后,就不断开始修建碉堡。

每拿下一座战略要地,就开始大范围的修建碉堡,形成联排。

等到许小刀与阿蛮的大军汇合,并率领六万大军赶到阳新县的时候。

关东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在阳新县的范围内,大肆修建了碉堡。

小碉堡上百座,大碉堡十二座。

战略纵深超过三十里,而且还在不断的往九江府外围推进。

关东军采用的这种‘碉堡联排’战术,的确让西门堂的进攻计划受阻。

许小刀和阿蛮等人,都对碉堡联排感到非常头疼。

两人给金陵的陈杰发送情报,将九江府周边的战事情况,详细汇报。

西门堂进行大范围移动,想要引诱关东军出动。

可是,

碉堡中的关东军仍然缓缓推进阵线,不受西门堂的影响。

层层推进,步步紧逼!

只要占领了一座城市后,关东军立即开始修建碉堡。

关东军走到哪里,碉堡就联排到哪里。

这种稳扎稳打的战术,对西门堂大范围调兵,不为所动。

阳新县成为了东洋军队的一个据点,密密麻麻的碉堡,让西门堂所有指挥官,束手无策。

虽然许小刀也试着向关东军的碉堡发动炮击,并且采用火力覆盖。

可是,

关东军只要遇到西门堂的火炮进攻,所有人都躲进了碉堡里面,采用严防死守的战术,消耗西门堂的炮弹。

如此一来,

西门堂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大范围转移,更无法对关东军的碉堡进行分割。

无往不利的高机动性战术,在这种‘碉堡联排’战术面前,似乎失去了用武之地。

碉堡的建造看上去很简单,用料也很便宜。

但是,

建造的碉堡却非常坚固,只要不是正面击中,几乎很难将碉堡摧毁。

当浓烟燃起后,西门堂的火炮在远距离的状态下,很难精确瞄准,使得穿甲弹都失去了作用。

因此,

面对碉堡联排战术,只能发动强攻,近距离摧毁。

而碉堡里面的火力配置不低,不仅拥有重机枪,还在大的炮楼里面,配备了重型火炮。

所以,

依靠这种‘碉堡联排’的防御阵地,关东军能够大幅削弱西门堂的火炮进攻威力。

而真正的主力却在碉堡的后方。

一旦西门堂进攻的时候,暴露了据点。

那么接下来,关东军的主力精锐部队,将会采用围攻战术,对西门堂的阵地发动猛烈炮袭。

三天之后,

许小刀和阿蛮两人麾下的大军,被东洋人这种碉堡联排战术搞得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守到咸宁府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