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三十九章 檄文如刀笔墨诛心

第三十九章 檄文如刀笔墨诛心(1 / 2)

待到众人都离开之后,刘淮方才在案几上胡乱写写画画起来。

刚刚那封情报乃是从临安传来的。

其中内容简单明了。

临安的市井流言之中,已经将中原有汉王这事给捅出来了。

这其实也是在刘淮的意料之中。

因为在整个北地都将他称为汉王的情况下,想要保密无异于天方夜谭。

尤其现在河南平定,双方商贾往来密切,北方商贾但凡说一句感念汉王恩德,江南就得知道北地出了个汉王。

这根本就是明牌的。

可关键就在于后半段了。

宋国的太学生在听说这个消息后,还以为是刘淮擅自称王了。

太学生自古以来都是最有活力的政治团体,对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如何能忍,在九月份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互相联络,准备伏阙了。

明摆着是要将这事捅到朝堂来正经讨论,将宋国与汉军的这层窗户纸捅破。

然而刘淮明白,任何政治风波都不可能是凭空出现的,必然是有人串联。

尤其是大规模的伏阙。

虽然陈东被杖杀之事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赵宋官家对太学生动手的惯例却是保存了下来。

太学生有政治活力不假,却也不是傻子,只有风险没收益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干。

再说了,如今也不是靖康之变后神州陆沉国将不国,所有人都需要拼却性命的时代了,刘淮又不是称帝,不至于闹出这么大的声势。

因此刘淮很简单就做出了判断。

很有可能是有人趁着虞允文外镇,无法压制朝野的机会,想要趁机搞事。

至于想要搞事的究竟是主和派,还是主战派内部的倾轧,又或者是有赵构那个老阉人作梗,对于刘淮来说都是一样的。

所谓鞭长莫及,对于江南小朝廷所发生的事情,他管不了也没法管。

刘淮能做的就是果断行动起来,替虞允文完成他想做的事情,从而帮助他完成对宋国朝堂的压制。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如今汉军主力都在应对河北与晋地,中原空虚,想要两面开战实在是太危险了。

虞允文虽然老辣,时不时搞得汉军很难受,但毕竟是个成熟政治家,以宋国利益为重,行为模式是可以判断的。

若是让虞允文罢相,莫说升上来一名主和派,就算再来个张浚那般的人物,敌一动我乱动,那刘淮反而会更加头疼。

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剩下的事情反而好说了。

刘淮下令飞虎军、天雄军、东平军的常备兵马开始集结。

他同时下令给李通,让他在河南准备兵马,不需要陈州军来当主攻手,只要能牵制住金军就算是大功一件。

另外在外交上,刘淮也没闲着,他向身处南阳的虞允文发出了公私两部文书。

公文自然是是冠冕堂皇的片汤话,什么讨敌未效知己未酬,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之类的豪言壮语批发似的往外说,并在最后保证,一定会出兵与金贼决死。

在虞相公的指挥之下,对付西金这伙子丧家之犬,必然能一举而破。

这封公文让成闵、吴拱等人看得心中大定,让陈敏、赵撙等人看得热血沸腾。

得益于刘淮一直以来良好的政治信誉,没人怀疑他会在大张旗鼓以公文形式昭告天下后,还会食言而肥。

至于刘淮传给虞允文的私信就没有好话了。

刘淮质问虞允文是不是没有办法掌控朝堂了,宋国是不是立即就要进攻山东,汉人之间是不是要先打一场内战,方才能决定谁去覆灭金国?

虞允文随后在公文中高度赞扬了刘淮的勇猛无畏,高风亮节,说汉军各个是英豪云云,还吟诵了一首酸诗赠与刘淮。

但是传回来的私信之中同样是毫不客气,几乎是破口大骂,质问刘淮有没有常识,政治人物远离政治核心本来就很容易丧失政治权力,他一个宰相有何能例外?

扶苏是怎么死的你不知道吗?

再说了,这破事本来就是你闹出来的,若是你能谨守臣节,何至于会有被攻讦的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