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雨过天青。
在武关困了五天的李逸再次率军出发,
霍玉身穿皮甲系一件大红披风,骑白马沿山路奔来。
“大总管,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霍氏娴熟的一勒马,雄骏的白马人立而起,稳稳停下。
李逸轻笑,没接她话。
“那我先说好消息,邓州豪强子弟杀刺史张芬,夺取了穰城,紧接着各县豪强纷纷或杀或逐王世充所委县令,邓州五县皆已经重举唐旗。”
“大总管一封告示,胜过几万兵呢。”
李逸哈哈大笑,“确实是好消息,也算是一扫这连日来的不畅,坏消息呢”
“田瓒率百骑至显州比阳,十骑入城,宴上杀杨士林。”
李逸身旁的李博义忍不住道:“狗咬狗,这是好消息啊。”
“大王有所不知,那田瓒杀杨士林后,便派人向洛阳和襄阳上表,称率显州道六总管府三十五州请降归附。
王世充已经授田瓒为显州总管,赐封他舒国公了。”
“这狗奴怎么还向王世充投降了呢”李博义骂道。
牛进达吴黑闼几将也很不解。
霍氏望了眼李逸:“可能是大总管用力过猛,把田瓒吓到了。”
李逸却不以为意,“这事是好消息,田瓒杀杨士林,也为我们除去一敌。现在田瓒就算降伪郑,他一时半会也不能完全控制杨士林旧部,
等我大军一到,杨士林旧部肯定有愿意倒戈的。”
“而且,王世充也太小气了一点,就只给一个显州总管么那田瓒忙活半天,从随州总管到显州总管,捞着什么了”
霍氏道:“王世充在襄阳设立了襄州道行台,就是囊括了原显州道的,他让自己侄儿王弘烈为行台尚书令,以苏世长和豆卢褒为左右仆射,哪还能给田瓒做显州行台,
王世充任命田瓒为显州总管,马上又任命了自己手下徐毅去接任随州总管了。”
李逸骑在马上,看着山峡间千军万马蜿蜒行进,风吹旌旗猎猎。
虽还没进入南阳盆地,但现在已经是好消息频传了。
一道招抚令,邓州豪强纷纷起事,夺取了邓州。一招离间计,让杨士林和田瓒火拼。
如今田瓒虽降了郑,但田瓒和王世充的关系,已经埋下祸端。王世充趁机要夺权,把田瓒调任显州总管,让自己手下接任随州总管,这必然让田瓒不满。
只要唐军攻势稍猛,郑军形势不利,田瓒就必然还会再倒戈投唐。
而且田瓒杀了杨士林,显州杨的手下也未必就都能服他。
更别说黄州总管府、光州总管府等。
如今邓州总管府归了唐,豫州总管府属郑。
而黄州总管府的周法明、光州总管府的卢祖尚,都还站在大唐这边。
只剩下一个随州总管府,一个显州总管府,一场火并后,还来了个调换,田瓒去显州,徐毅来随州。
田瓒得到了啥
王世充一点诚意没有,田瓒是什么人当初能杀郡守造反自立,后来能反朱粲,如今又能杀杨士林,这种人是能任人摆布的
“等着看好戏吧,我敢说,只要我大军逼迫显州,田瓒必降。”
田瓒想着杀了杨士林自己当显州行台,能够控制行台六总管府三十五州,可实际上王世充如今只给他显州、申州两个州而已。
六月二十一,
李逸军出了蓝武道,抵达淅水畔的内乡,进入了南阳盆地。
内乡县本名中乡,隋避讳中改为内乡,后世名为西峡,因他坐落于伏牛山西部的峡谷地带,深藏于莽莽林海之中,同时也是南阳的最西部,古称西峡口。
“想不到此城如此残破,几乎是一片废墟了。”
李逸看着连城墙上都有几个大豁口的内乡城,不由的感叹。
“都是可达寒贼造的孽,”从邓州赶来拜见的邓恽提起朱粲还是咬牙切齿,“朱粲所到之处,人烟绝迹,他在汉水、淮河间剽掠,众至二十余万,却不事生产,每到一处,就如蝗虫过境,每攻破一个州县,将吃尽州有到粮食时,就再次转移,离开时,把州县其余的物资全部焚毁,还带走青壮。
他们走到哪,哪就必起饥荒,饿死的百姓白骨露于荒野。”
内乡城,曾被朱粲两次劫掠,最后一次还屠城。
在朱粲屠城离开后,内乡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官吏,被饥民流贼所占据。
“当初,前朝的著作郎陆从典,还有大儒颜之推之子颜愍楚都住在南阳,朱粲强征他们为幕僚,一开始还挺客气,待之如宾。可后来缺粮,却将二人烹食”
南阳人深受朱粲之害,他势力强盛时,在南阳冠军县称楚帝建国号,地方上这些豪强也是被迫纳钱粮送人质甚至是送女子充实他后宫。
但朱粲最让人可恨之处在于,他这人从无信用,随时可能翻脸无情。而且他的怒火是难以承受的,他动辄把你全家都给烹食。
所有人在他阴影下都瑟瑟发抖,没有人会真正喜欢完全不讲规则行事的人。
“当初长安天子几次派人来抚慰山南,我们南阳地方大族都是积极响应,可朱粲卷土重来时,我们也被报复的很惨,要不是有堡寨,我们只怕早被屠绝。”
李逸知晓南阳豪强们底细,
他们不是靠着堡寨抵御住了朱粲等的攻击,而是这些豪强一边退守堡寨,一边缴纳钱粮,送上人质,这才能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