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长孙入雁门
长孙顺德单骑来到雁门城下。
“我乃左骁卫大将军、薛国公长孙顺德,我要入城亲见刘总管!”
雁门城南门逻城上,几名守军探出脑袋,面无表情的打量着来人。
五马,紫绫袍,
腰间金銙玉环蹀躞带很是耀眼。
有人靠在城头女墙上,不屑的冷笑了两声,“又来劝降的”
旁边一人拿砺石在细心打磨着手中横刀,“这段时间颉利派了多少人来劝降了,也不嫌烦。”
另一名左眼缠了块黑巾的独眼老兵往城外吐了口口水,“紫袍玉带五马,大将军国公爷,好大的威风,还是关陇将门,却来给突厥人劝降,丢仙人脸呢。”
长孙氏,关中大名鼎鼎啊。
“听说这长孙氏是鲜卑人,还是北魏皇族分支”一名弓手问。
“这个我知道,我家以前也是河南人,”一旁弩手赶紧接话,“这长孙氏,确实是鲜卑人,源出北魏皇族拓跋氏,在孝文帝时,拓跋嵩因开疆拓土而被赐姓为长孙氏,
说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曾祖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长子沙莫雄为南部大人,号拓跋氏,次子什翼犍就是拓拔珪的祖父,拓跋珪建立北魏后,因沙莫雄是曾祖长子,就赐他的儿子拓跋嵩为长孙氏。
这个拓跋嵩后来官至太尉,封北平王,其后代世袭为北魏王朝的王族,就算后来历经西魏北周隋唐,仍是门阀贵族。
城下那位薛国公,不仅是左骁卫大将军,他还是太原元谋功臣,他侄女还是秦王妃呢。”
长孙氏,如今有济河、河南两支。
长孙顺德,就是河南长孙氏,也是因为当年随北魏南下,定居洛阳。
“这么说,这长孙家虽是鲜卑人,可在中原历经数朝,享尽荣华富贵,那也是咱华夏了。”
逻城上的守兵们,对城下的长孙顺德没什么恭敬之心,因为大家被困在这里快半年了,缺衣少食,伤亡不小。
个个肚子里憋着一肚子怒火,
来替突厥人劝降的长孙顺德,当然也被他们鄙夷甚至迁怒。
不过骂归骂,
但城头的校尉,还是把消息传到护城河对面的瓮城,通知城中。
“长孙顺德要入城见我”
刘世让皱眉,本来不想见,但想了下又叫住了亲兵,“算了,把长孙顺德吊上城来。”
“总管,定是又来为颉利做说客的,这小半年来,那四位被颉利扣留的使者,可是轮番派来劝降的。”一名骠骑将军在旁道。
“他们也是身不由己,何况每次他们也没真替颉利劝说,走个过场而已。”
“那总管还要见他”
“我感觉最近城外的突厥人好像有些不太对劲,似乎调动频繁,我们被困在这里,也不知道外面情况,隔绝消息已久,若是能从长孙顺德这里知晓点外面消息也好。”刘世让感叹着道。
骠骑将军也是叹声,“咱们这次都守了一百多天了,为何朝廷援军还没到
难道朝廷真放弃我们了,咱们一万多弟兄们在这浴血奋战,伤亡了几千人了。”
刘世让沉默,
现在消息隔绝,也不好胡乱猜测,
或许朝廷出兵了,但被突厥人挡住了。
又或许,来援兵马,被突厥人围城打援击退了。
“希望长孙顺德能透露点好消息吧。”
被围的跟铁桶似的,
想派人出去求援、打探消息,也根本出不去。
就算是有传说中的信鸽,都别想飞鸽传信,突厥人有海东青和鹰,会把城中飞出去的鸟都给捕了。
幸好之前李大恩以雁门为大本营,储备了不少粮草,刘世让奉命进驻雁门,又带了不少粮草。
有着战辅两万余人马,才能在被围后坚守一百多天不失。
可现在就算站在城头上,
也能看到远处突厥人营中那些高大的攻城器械,越造越多,越造越大,
当那些攻城器械成形,也许就是雁门城破之时。
援军,
援军在哪
雁门城守军没有打开城门,哪怕他一人前来,也只是放下了一个吊筐,将他吊上城。
刘世让就在雁门南城门楼上与他会面。
长孙顺德一身紫袍玉带,就是有些皱有些脏,他被困突厥这段时间,一直给突厥人放羊,穿着破羊皮袍子,
紫绫官袍和玉带,早被收走,也是今天来劝降,才又给他的,也来不及清洗慰烫了。
刘世让则特意穿着一身铠甲,不是绢甲,而是明光甲,没那么华丽,却带着几分杀气。
“弘农公,”
长孙顺德主动叉手行礼打招呼。
刘世让点头,回了个礼。
“薛国公请坐,这雁门边城,又被颉利围城百余日,城中物资紧缺,还请恕招待不周。”
没有茶叶,也没有酒水,更没有水果、糕点,
自然也不会有歌伎舞姬和乐班,
就在南城门楼里,摆了两张几案,两个蒲团。
大家对坐。
外面就是大队士兵。
案上只有一壶白水。
长孙顺德自己给自己倒了杯白水,“某知道,这段时间让弘农公见笑了,可也是身不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