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天家无父子(2 / 2)

后来刘武周败亡,

在可敦请求下,可汗让苑君璋统领刘武周旧地旧部,归属于后隋朝廷,封他河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如今苑君璋已降,

但那个傀儡的后隋小朝廷还在。

那位隋王杨政道才四岁,他的祖母萧后已经五十五岁了。

“据说,隋朝的传国玉玺,是在萧后手中。”

“我们如今已拿下云朔,当然要趁胜剿灭隋朝余孽。大王可派兵越过长城,攻打这后隋余孽。”

李逸拒绝出兵突袭颉利汗庭,

现在却说要出兵进剿后隋。

可萧后和杨政道的小朝廷,就是在颉利的定襄汗庭。

李世民哪里听不出这话中之话,

如果是打颉利,那就是真打,得悄然行动,数百里突袭,斩首行动,要一剑封喉。

可出兵征剿后隋,

其实就是个假打,要雷声大雨点小,象征性的派点兵马,越过外长城,随便转一圈回来都行。

“不错,我们出兵攻前朝余孽,朝廷也没有人可以指责不是。”

打后隋,跟打突厥,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尤其是眼下。

但效果,却是一样的。

颉利刚吃了很大亏,憋了一肚子气返回的草原,

现在唐军还得寸进尺,先是悄悄的夺取马邑,歼灭他们一万人马,现在又杀出外长城,打到他们汗庭来。

哪怕只是一些游骑出现在汗庭附近,

这也绝对是颉利所不能容许的。

突厥汗国的权威,他颉利大汗的权威,都被严重冒犯,他必须得立即反击。

不管真反击假反击,他得做出声势来,表明态度。

而李世民和李逸要的就是这么一个态度,

颉利摆出这个反击的姿态,

那代北立即就进入战时状态,河东行营自然就不能撤,李世民这个行营元帅当然也得继续留下主持,

河东行营的几万将士,也不能班师还朝。

说好听点,这叫拥兵自重,说难听点则是养寇自重。

他们需要时间。

想要夺嫡,有文武两道。

文的,那就是跟杨广一样,想办法搞臭太子的名声,让皇帝对太子失望,下诏废除太子,另立新太子。

这是最理想的,也是最难的。

哪怕李渊已经对李世民承诺过立他为太子,但突厥危机一解除,皇帝就不认账了。

文的不行用武,更难。

用文的,那就只要对付太子就行。

可如果要用武,那就意味着李世民真正要击败的不是太子,而是皇帝。

就如上次雁门关,士兵哗变,虽事起突然,可只要胆子够大,趁乱把这骚乱真变成一场兵变,也不是不可以,

借兵变之乱,让太子死于乱兵之中,也是做的到的。

但这样做,没有谁能扛的住皇帝的怒火。

除非连皇帝一起拿下。

玄武门之变,

并不是杀了太子和齐王,李渊就只能立李世民。

恰相反,那天的政变,主战场在宫内,李世民派了心腹尉迟恭、侯君集他们先控制住了李渊,然后伏击了太子。

最后尉迟恭提着带血的马槊到海池龙舟上告诉李渊,太子谋乱被诛,

宰相们请李渊立秦王为太子时,

李渊根本没有半点反抗余地了,他若不立李世民为太子,那他也要暴毙,甚至最后他的死,还会扣到太子齐王头上,说他们弑君谋反,秦王出定叛乱,诛杀乱臣贼子。

要是没控制住李渊,李世民别说杀了两个兄弟,就算把李渊剩下的儿子全都杀光,李渊也不会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只会一刀把他砍了。

天家无父子,皇室不亲情。

现阶段,

李世民有争储之心,但也还仅仅是想着如何改变皇帝态度,让皇帝废建成而立他,现在根本就没想过要弑兄杀弟囚父,搞宫廷兵变。

李逸现在跟李世民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很难接受。

不过借机在外领兵,却可以打造自己的心腹班底,在长安,多少双眼睛盯着,在这边疆,却完全不同了。

“大王,我之前跟思摩谈过,暗示只要他肯站出来,大唐可以扶持他做突厥大汗,可我看他虽有些心动,但终究是胆量不足。”

李世民道:“他那粟特胡长相,突厥阿史那氏都说他是杂种,扶他当大汗,也没多少人拥立的。”

李逸则笑道:“正因如此,才挑他扶持,真要是一个野心勃勃又有威望者,那扶持他做了大汗,到时肯定又是头白眼狼。”

扶持一个新可汗,目的不过是要分化突厥,充当个搅屎棍的作用。

突厥人可以扶持杨广的孙子杨政道做隋王,那大唐当然也可以扶立一个阿史那做突厥可汗。

“可以再劝劝思摩,但如果他真的没这胆量,也不用强求,可以再换一个人。”

“倒也是。”李世民点头。“你觉得突利小可汗阿史那什钵苾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