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丰腴了一些。
她觉得丈夫的才华、功绩,都足以做为朝中首相,谁能动摇呢。可丈夫却总是往后缩,但不管丈夫如何选择,她都愿意支持。
“阿郎怀念当初神禾塬下的生活了”
“嗯,神禾塬下、滈水河边,十里蛤蟆滩,稻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啊。”李逸笑著道。
杜十娘以前也经常住在樊川杜曲老宅,也很喜欢城郊乡野的自在。
罗三娘过来,
听到李逸说怀念滈河边的蛙声,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年罗家堡的塬崖暴雨后垮塌,罗家堡许多窑洞,还有无极观都塌了,
我们被迫搬到滈河北岸稻地渠边搭草棚居住,我可一点不怀念那段日子,正是夏天,白天热死人,夜里蚊子能把人抬走,
那稻田里的蛙声就更响了,跟打雷似的。
而且家家穷,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的能把人愁死。”
杜十娘以前是名门千金,当然体会不到底层百姓的辛酸,“阿郎怕是想过几天苦日子呢。”
李逸道:“有好日子谁会想再过苦日子啊,不过如今御宿乡百姓的日子也已经好多了,罗家堡的村民更是都已经富起来了。
家家有胡基大院子。”
罗三娘拢了拢头髮,“那不还都是沾你的光,神禾塬上飞出了一只金凤凰,连带著整个村子都沾了光,不仅是罗家堡,就是整个御宿乡,连带著塬上塬下这十里八乡,也都沾光著。
娃们在无极学堂里能免费读上一两年的书,识字开眼,聪明的还能一直读下去,甚至读书还有廩米可领。
男人女人,都可以在咱家的庄子、铺子、商队里做工赚钱”
听到这些,李逸觉得特別自豪。
他没白来,起码御宿乡,已经彻底因他而改变,变的更好了,百姓得到温饱,孩童也有机会读书启蒙。
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更让他高兴。
物质层面满足后,人就会寻求精神层次的更高追求。
东宫,
太上皇再次让老伙计裴寂向皇帝转达,愿意搬去原来的秦王府弘义宫居住,
让皇帝入主太极宫。
“上皇说,陛下如今即位已一个多月了,如今政局平稳,天下安定。陛下也已经册封长孙为皇后,又册封了中山王为太子。
东宫已有储君,皇帝总不能一直在东宫处理朝政。
百官们到东宫朝会,也多有不便,实不合制度。”
司空裴寂向皇帝稟道。
李世民看著手中的奏疏。
“朕登基前就说过,让陛下在太极宫安居,如今岂能食言。”
“陛下,上皇说太极宫太大,地势也较低,住的不太喜欢,弘义宫在宫苑之西,当初营建时就多有园林假山池水等,適合安享晚年。”
“陛下还是想去弘义宫。”
李渊在太极宫住不下去了,不是李世民要赶他走,而是长孙被册封为皇后后,先是给太上皇挑选了十几名年轻美貌的宫女送过去,
转头,
就说太极宫中有许多宫女,还是前朝时进宫的,幽闭深宫,情实可怜。
请求太上皇同意,將太极宫中一些年纪大的宫人放出宫。
而皇后所说符合放出宫的,足有三千多人。
李渊能不答应吗
只能任由这儿媳去办了。
长孙皇后挑选了三千多名宫人,然后安排她们与禁军將士们婚配,还为她们置办嫁妆。
一时间,
这些可怜的宫人得到了自由,甚至还有了家。
而许多因战爭等原因耽误了娶妻,或是丧娶的禁军士兵,也白得了一个妻子,还得了笔嫁妆,自然也是对皇后感激不已。
唯有李渊很是闷闷不乐,
一个太极宫,一下子少了三千名宫女,自然是影响很大的。
很多地方人手都不够了,无法维持这么大宫殿的运转。
李渊觉得这是儿子儿媳催他让出太极宫,也就主动让裴寂转达他搬走的意思了。
宫变过去才两个来月,
李渊的心態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
看著朝堂安稳,李渊心里不免失落,也终於认命了。
这天下,
就彻底的交给二郎吧,连同这太极宫,也都给他。
“上皇还说,
今年中秋,希望陛下能够带著皇后和太子等一起到太极宫中吃顿中秋团圆饭,
到时把诸位已经出嫁的公主,还有她们的駙马、儿女们也都叫上,
另外,”
裴寂犹豫了会,才接著道:“上皇希望到时陛下能让建成、元吉和他们的妻儿也来吃顿团圆饭。”
李世民抬头,目光锐利如箭,
裴寂不由颤抖了一下,赶紧低头避开。
李世民盯著裴寂许久,
“朕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