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章 无情和任性(2 / 2)

这种爱恨分明,让他在治国时显得刚断而凌厉。

也让他在为父时,常常在温情与严苛之间摇摆不定。

尤其是面对赢高明的时候。

赢世民爱过这个儿子,真的爱过。

曾经的赢高明,聪慧机敏、锋芒毕露,甚至让他看到了年轻时自己的影子,

那时候,他愿意把最机密的政务拿来与太子探讨,也会亲自带着他巡视军营、试马校场。

可正因为太像,所以容不得瑕疵。

太子的骄纵、急躁、对权力的天然执拗,让赢世民对他的爱,逐渐被忧虑和不安侵蚀。

而他又从不擅长用温言细语去劝导,于是,心机与权术成了他和儿子沟通的唯一方式。

于是父子不再是父子。

这一刻,爱恨交织。

猛烈的痛苦,几乎要将赢世民冲垮。

再看那白纸黑字的记录,赢世民再也忍不住,伏案失声。

泪水滴落在那份东宫起居录上,将“杀子如屠狗”几个字晕成一片墨色。

常涂悄悄抬头,看着那一幕,忽然觉得,这世上最可怜的人,不是失势的臣子,不是穷苦的百姓,而是坐在这龙椅上的人。

因为他可以拥有天下,却永远失去最简单的东西。

父子之间,纯粹的信任。

殿中烛火摇曳,映出赢世民泪痕斑斑的面容。

此刻的赢世民,显得比任何时候都苍老。

意气风发的中年帝王,此刻竟露出几分迟暮。

“……朕,到底错在哪儿了?”

赢世民喃喃自问。

眼神,逐渐从悲伤变得怀疑。

而那怀疑只出现了一瞬,随后就变成了一股令人心头发冷的愤怒。

极度的悲伤,会让人沉下去。

可对某些人来说,沉下去的尽头,并不是平静,而是反弹。

反弹成一种咄咄逼人的愤怒。

赢世民正是这种人。

那种愤怒,不是冲动的暴躁,而是一种带着秩序感的、锋刃森冷的怒火。

它就像一把刀,一旦抽出鞘,就必然劈向某个明确的方向。

对别人而言,悲伤还可能带来反思,带来对自身的质问与忏悔。

但对赢世民不会。

因为他是皇帝,是金口玉言、乾纲独断的至尊。

而“乾纲独断”,有一个不言自明的先决条件。

不能认错。

认错,就等于告诉天下,他的判断有可能不稳,他的威严有可能动摇。

这是帝王制度里最致命的信号。

只要承认一次,后面就会有人反复用这一点试探、施压、蚕食。

赢世民极清楚这一点。

所以他自登基以来,从未在公开或私下场合,承认过自己的重大错误。

无论在朝堂上、军中,还是在后宫里。

哪怕心里有一瞬的动摇,他也会用别的方式掩盖过去,让别人看不到那丝裂缝。

赢世民从来不会认错。

何况,他打心底,也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