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好笑。
李北玄虽然是蓝田实际上的总设计师,和绝大多数产业的技术源头,手握无数项目的生杀大权,但涉及到将这些国之重器级别的工坊和实验室。整体迁出蓝田的事儿,还真不是他一个人能拍板决定的。
毕竟当年为了集中力量、便于管理和保密,皇帝赢世民曾亲自下过旨意,所有与军工、重要科技相关的产业,必须集中在蓝田核心区域,严禁随意向外扩散。
这道旨意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确保了核心技术不会轻易外流,但与此同时,也让蓝田承受了巨大的环境和发展压力。
现在的蓝田,就像一个被过度填充的容器,各种工厂、实验室、居住区拥挤在一起,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安全隐患也如影随形。
将一部分非核心、或污染较重的产业迁移到地广人稀的骊山封地,是眼下最合理、也最迫切的选择。
但这件事,他必须说服赢世民。
“唉,又要去跟老赵同志斗智斗勇了……”
李北玄揉了揉眉心,感觉有点头疼。
毕竟,赢世民对技术保密的重视程度极高。
想要让他松口,必须拿出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和万全的保障措施。
且有的磨呢。
而且,除了产业迁移之外,人口分流也是重中之重。
现在蓝田城区的人口密度已经太高,生活环境严重恶化。
将一部分人口迁移到骊山封地,既能缓解蓝田的压力,也能为开发新封地提供劳动力。
也是需要尽快提上日程的事情。
不过这件事,相对好操作一些,完全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土地、住房和工作机会来吸引移民。
这么想着,李北玄在计划书上的“人口分流”四个字上打了个勾,随后看向下一项。
“开垦荒地倒可以暂缓,优先修复生态……”
“对,种树!大规模植树造林必须立刻提上日程!”
李北玄大笔一挥,直接在骊山麓和河流沿岸,画上了大片的绿色标记。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还能将来提供木材资源……嗯,就叫骊山绿化工程!”
“还有路!”
“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呃,后半句暂时用不上。总之,得修一条像样的、能跑重载马车甚至未来可能跑蒸汽机车的路!就叫蓝骊大道计划!”
托前世玩了上千个小时都市天际线的福,李北玄越想,思路就越来越清晰。
在初步安排好骊山封地的建设之后,又开始着手蓝田本身的改造。
“蓝田内部的绿化也要跟上,工坊区必须强制安装除尘净烟设备,污水得建立统一的处理池……哪怕效果慢点,也必须开始做!”
“对,成立一个蓝田环境治理司,专管这事!”
“还有治安问题,得跟朱昉叔叔说一声了,实在不行招点劳务派遣合同工,城管得安排上了……”
林林总总,千头万绪。
李北玄这一忙起来,就彻底没了时间概念。
虽然他只需要把握大方向,提出构想,具体的规划和实施,自有手下的一大批精干人才去执行,但光是听取汇报、做出决策、协调资源就足以让他忙得脚不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