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郊外的废弃工厂笼罩在黎明前的薄雾中,锈迹斑斑的铁门虚掩着,露出里面纵横交错的钢架结构。梁良蹲在三百米外的树林里,军用望远镜的镜片反射着微弱的天光,将工厂内的动静尽收眼底。
“各组注意,目标已进入预定区域。”他对着喉头麦克风低声下令,声音被压缩成细碎的电流声,“保持隐蔽,等待行动信号。”
耳机里传来各组队员的回应,短促的气音像林间掠过的风。三天前截获的加密文件显示,犯罪组织会在今日凌晨五点进行最后一次武器交接——将从海岛转运来的生化弹头与本地组装的发射装置对接。这是“暗夜行动”的关键环节,也是他们彻底粉碎阴谋的最后机会。
工厂中央的空地上,五个穿着黑色战术服的身影正在忙碌。他们动作娴熟地将金属箱从卡车上卸下来,箱底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刮擦声。梁良调近焦距,看到其中两人戴着防毒面具,橡胶材质在晨光中泛着冷硬的光泽。
“技术组,能识别箱子型号吗?”他问。
耳机里传来键盘敲击声,片刻后技术员的声音响起:“根据尺寸和接口判断,是俄制R-300型弹头改装箱,侧面有气压平衡阀,符合生化武器储运标准。”
梁良的指关节在膝盖上微微收紧。这种弹头原本用于战术导弹,经改造后可通过简易发射架触发,射程足以覆盖整个市区。他扫了眼腕表,时针正指向四点五十分,距离交易完成只剩四十分钟。
“二组汇报位置。”
“已抵达西北侧仓库,发现三名守卫,携带自动武器。”林徽的声音冷静清晰,“仓库二楼有通讯天线,疑似临时指挥点。”
“三组到位,东南围墙无异常。”
“狙击组已锁定制高点,视野良好。”
梁良深吸一口气,潮湿的空气带着铁锈和霉味钻进鼻腔。他想起三天前在海岛地下室看到的情景——那些浸泡在绿色液体里的培养皿,标签上标注的神经毒素代号,还有墙上贴着的首都地图,红圈正圈在国庆庆典主会场的位置。
“注意观察交易人员的手部动作。”他提醒道,“文件显示他们有暗号对接,右手摸左耳三次为确认信号。”
话音刚落,工厂里突然响起引擎声。一辆没有牌照的越野车从厂房深处驶出,停在卡车旁。车门打开,下来个穿灰色风衣的男人,左手始终插在口袋里。当他与卸货的头目碰面时,右手果然下意识地摸了摸左耳。
“目标人物出现,符合‘影子’的体貌特征。”观察员低声汇报,“身高一米八左右,走路微跛,与档案记录一致。”
梁良的心跳骤然加速。这个代号“影子”的中间人,正是连接东南亚武器网络与本地恐怖组织的关键人物。根据审讯口供,所有袭击指令都由他直接传达,抓住他就能顺藤摸瓜揪出幕后主使。
就在这时,风衣男人突然抬头望向工厂入口,像是察觉到了什么。梁良立刻按下伪装在树枝上的微型摄像头,屏幕里显示男人从口袋里掏出个金属装置,食指悬在红色按钮上。
“是遥感炸弹控制器!”技术员的声音陡然拔高,“他身上可能绑着引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