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501章 先生说得是,晚辈唐突了

第501章 先生说得是,晚辈唐突了(2 / 2)

董其昌望着两人,笑道:“看来今日这海市,不仅是奇景,更是聚贤的机缘。”

沈有容已起身拍着李国助的肩,问起永明镇新造的炮舰性能。

袁可立则重新看向窗外,海市虽散,可他心里的那片海,却仿佛刚刚开始涨潮。

听沈有容问起炮舰,他也转过头,目光落在李国助身上,带着几分认真。

李国助笑着应道:

“沈公放心,新舰的炮架做了改良,射速比红毛夷的快两成,射程也远出一里多地。”

话音刚落,他眼角的余光扫过案头,见董其昌正低头细细抚平诗笺的褶皱,指尖在“遇永明镇李弘济”那行小字上轻轻顿了顿。

李国助望着董其昌案头那管紫毫,心里的秤早摆得明明白白。

这位董先生的笔是真厉害,能让红夷大炮在诗里生出仙气,能让蓬莱海市凝在宣纸上。

永明镇日后若要留名后世,确实缺这样一支笔。

可再往下想,那笔杆子背后的影子却让他皱紧了眉:

松江府“膏腴万顷”的田产,“输税不过三分”的特权,还有那桩“民抄董宦”的旧事,

哪一样不跟永明镇“有田必课、有产必税”的铁规矩背道而驰?

更别说董先生在朝堂上那套左右逢源的本事,为阉党题过字,也为东林写过碑,看似圆滑,实则少了抗金最需的硬气。

永明镇的船要的是能掌舵的手,不是会在浪尖写诗的笔;

要的是能扛税银的脊梁,不是靠特权占田的蛀虫。

可眼下这局面,袁公与沈公刚应下,董先生又在旁磨墨题跋,场面上的话总得递到。

李国助暗自叹口气,拱手时的笑容里,一半是敬他的笔墨,一半是知他断不会来。

这样的招揽,原就是给双方都留个体面罢了。

“董先生,方才唐突邀了袁公与沈公,也知先生志在笔墨。”

说了句场面话后,他又话锋一转,

“只是永明镇虽以实学实业立足,却也缺个能记取风云、传承文脉的先生。”

“若先生肯屈就,晚辈愿为先生设馆着述,让抗金的故事也能入诗入画。”

董其昌闻言,放下狼毫,指尖轻叩着案上的诗笺,笑眼弯成了月牙:

“弘济小友这话说得熨帖。只是老夫这双手,拿了一辈子笔,早忘了刀枪的重量。”

“你看这《观海市》诗,还得靠袁公的胸襟、沈公的胆气才有魂。”

“若换了我去调兵遣将,怕是要把‘红夷炮’写成‘红泥灶’,反倒误事。”

他顿了顿,望向窗外渐平的海面:

“永明镇的功业在波涛里,我的笔墨在宣纸上,本就是两条道。”

“倒是你们将来在澎湖、在辽东做成的事,老夫若能听着,写进诗里、画入卷中,”

“让后世知道有这么一群人在护着华夏,便不愧你我相识一场了。”

李国助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面上却更显敬重:

“先生说得是,晚辈唐突了。”

“将来永明镇若有值得一书的事,定当快马报与先生,盼先生的笔墨为后世留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