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三国之季汉演义 > 第569章 告祭长陵

第569章 告祭长陵(2 / 2)

“不必多礼。”

刘谌笑眯眯的看着正在对自己行礼的二人。

感受到刘谌身上传递来的好感,杨宜和 杜白皆是松了一口气。

刘谌先是将目光看向杜白:

“朕在天水的时候,就听说你想见见朕,看看朕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今日一见,与他人可有相异之处?”

刘谌的话是针对当年杜白放出来的豪言壮语。

但此刻再听到耳朵里,却让杜白的脸上一阵火辣辣的疼。

这分明就是在教训自己。

此举自然是刘谌刻意为之,整个杜家。

除了当年到成都参加科举的杜尹之外。

包括杜预在内的所有人,都是因为战败之后才降汉的。

杜白就 更不用说了,武功兵败之时,第一时间想的就是逃跑而非投降。

这样的人,刘谌自然要敲打一番。

“今日得见陛下天颜,方知昔日不知天高地厚!”

刘谌没有回应,又将目光看向杨宜:

“你是个有功的!”

杨宜闻言,脸上当即露出喜色:

“多谢陛下!”

“臣祖上世食汉禄,替大汉效命是臣的本分!”

“当不得陛下夸奖!”

刘谌点了点头说道:

“是啊,卿祖上世食汉禄,知道忠君报国。”

“可这世上有多少食汉禄者,偏要行逆贼之举。”

“朕到长安已近半月,可至今仍不曾有人前来觐见。”

“莫非是觉得朕这个大汉天子,不配让他们前来?”

杜白关中杜氏出身,有杜预投降大汉在前。

杜氏自然也就倒向大汉。

杨宜弘农杨氏出身,这一支只是逃到长安的支脉。

随着杨宜的反水,也投了大汉。

两人所代表的家族,皆已宣布效忠。

刘谌的这番话自然也不是针对他们的。

但二人的冷汗还是“唰”的一下从后背冒出,打湿了内襟。

出身士族的他们怎么会不知道其余家族为何不来见大汉天子。

无非就是观望而已。

毕竟刘谌在益州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针对世家了。

享了几百年福的世家,怎么可能舍得丢掉手里的好处,又怎么会心甘情愿的接受刘谌的欺压。

所以他们才会选择观望,一旦刘谌有所行动,他们就会第一时间跑到洛阳去支持司马炎。

毕竟司马炎可是从头到尾都站在世家这边的。

有中原士族和关中士族的支持,未必不能反过来灭了刘谌。

还是那句话,一时的得失在世家的眼里根本算不得什么。

他们的利益是以百年为时间计算的,耗得起。

而刘谌从进入长安到祭拜长陵之间的这段时间,没有对世家的反应做出任何表态。

也是为了让他们主动做出选择。

现在看来,刘谌的耐心已经被这些人耗的差不多了。

今天把自己这两个人叫来,就是为了给这件事做出一个答复。

看看关中士族对如今的大汉究竟会做出什么样反应。

尤其是关中杜氏,作为关中世家的代表,需要在这件事上站出来公开表态。

并由杜氏和杨氏出面联络那些世家大族,

要么赶紧来给大汉天子服软,以后怎么安排你们,你们就照着做。

要么就赶紧滚去洛阳那边,等将来灭了司马炎,再将你们一网打尽。

这是一个得罪人的活,是不符合世家利益的。

世家之间,讲究一个和光同尘,利益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坐下来慢慢谈的。

今天你多吃一口,明天我多占一些,无伤大雅。

最明显的就是汉末乱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无论最后哪家赢了,都能保证自己的根本利益不受损失。

哪有像陛下这样,让人摆明立场的!

只要这话说出去,杜氏和杨氏必然会得罪其余世家。

杨氏还好说一些,根本不在长安,可杜氏可是实打实的本土士族。

然而面对刘谌那不容置疑的眼神,两人终究还是没有说出任何反对的意见:

“启禀陛下,天下久经战乱,又有伪贼司马攸窃据长安,抵抗天兵。”

“万民无不惶然,自然不敢轻易动作。”

“如今陛下驾临长安,使天下大定,乃万民之幸。”

“奈何道路闭塞,诸人尚不知此事。”

“我等回去后,会立刻通知他们,让他们早来长安觐见陛下!”

刘谌嘴角挂起一抹冷笑,点了点头说道:

“既如此,便辛苦两位卿家了。”

二人闻言,赶紧行礼后退出殿外。

等到二人走后,张绍又匆匆走了进来。

“陛下,宗太尉和镇虏侯的墓地已经敲定。”

“只是太尉的谥号,还请陛下定夺!”

宗预身为大汉太尉,死后不仅要陪祀宗庙,还要上谥号。

而寿良虽然官职不够,但因为当初出使吴国,袭杀魏使的缘故,被刘谌封了 侯爵,也有资格享有谥号。

刘谌也破格让他陪祀宗庙,算是给这位到死都没有坠大汉半点名头的忠臣一个身后哀荣。

也为给大汉群臣立一个榜样。

至于两人的墓地,则安置在帝陵附近,以彰显其功。

“宗卿就定宣成吧。”

刘谌开口说道,

“寿卿就定勇吧!”

刘谌从一连串拟定的谥号中各挑选一个出来。

算是给两人生前功绩盖棺定论。

又两日,刘谌亲自主持了两人的葬礼。

除了早早离开长安的姜维,其余大小官员依然陪同。

看着二人的棺椁以此下葬,刘谌心中不免又是一阵叹息。

若是宗预的身体再好一些,若是寿良没有被俘。

那该多好啊!

回到长安,宗预长子进宫求见刘谌。

请辞了所有的赏赐和荫官。

说是父亲生前遗命。

刘谌这才知道,那天宗预跟自己说的那番话,不只是说说而已。

对这位老人的遗言,刘谌除了同意还能说什么呢。

寿良之子却说要替父报仇。

直接导致寿良身死的钟会已经在姜维攻克长安的时候跳楼身亡。

但间接导致寿良身死的郭统却还活着,陈仓丢失之后。

被霍弋活捉,如今正关押在天水。

听到寿良之子,刘谌又想到了陶侃。

杀死陶侃父亲的郭豫同样也关押在天水。

当初是想着用这些人的性命从司马攸手里换回寿良。

所以才留了他们一命。

如今司马攸被自己赶往洛阳。

寿良也已经身故。

留着这些人已经没用了。

而且他们和曹魏牵扯太深,是妥妥的铁杆,刘谌也不打算用他们。

“准了!”

“你即刻带着朕的旨意赶赴天水。”

“监斩郭统、郭豫二人。”

“莫忘了告知陶侃,就说其父之仇可以报了!”

寿良之子领旨之后, 急奔天水而去。

而另一边,一封急报也从安南而来,过成都后奔向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