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海水漆黑如墨,翻涌着的不是浪花,而是具象化的恐惧。
它代表着将我与小屋隔绝开来的所有艰难险阻,所有内心的彷徨与外界的力量。
但我再次从记忆的原稿中汲取力量。
我曾经在原稿里写下自己横越了阻止我前行的海洋。
那一段描写充满了不顾一切的勇气的决心:“面对阻隔之海,他没有船只,亦无羽翼,仅凭一个信念,便踏浪而行,所过之处,波涛为之让路,黑暗为之辟易。”
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一条通往远方小岛的桥。
那座小岛,就是我意念中的小屋所在。
这个念头如同咒语般强烈。
我集中全部意志,想象着一条跨越黑色汪洋的宏伟桥梁,不是钢铁水泥,而是由故事的结构,人物的命运,未完成的结局所构筑的叙事之桥。
随着我意念的疯狂倾注,惊人的景象发生了。
脚下那条微弱的光路猛地向前扩张,如同一条光龙,悍然闯入咆哮的黑暗之海。
光与暗剧烈冲突,发出嘶嘶的灼烧声。
光芒顽强地凝聚塑形,真的在我眼前,在这片意识的深渊里,形成了一座光芒夺目,横跨虚无的桥梁。
它并非实体,却比任何实体都更坚固,因为它由我最核心的叙事意志构成。
我踏上这座桥,每一步都让桥身光芒微颤,但它坚韧地承载着我。
走过桥中央,极目望去,在黑暗水域的尽头,那座由意念而形成的小屋的轮廓开始浮现。
它在我思维的聚焦下在黑暗的水中闪烁,忽明忽暗,如同风中残烛,既熟悉又陌生,是我笔下描绘过无数次的图景,也是我恐惧与渴望的终极象征。
希望与怀疑在我心中疯狂交战。
我希望小屋是真实的,我需要它是真实的,不仅作为一个意念的投影,而是作为一个可以触碰,可以进入,可以改变命运的存在。
我需要那台打字机是真实的,那最后的稿纸是真实的。
我将所有的意志力,所有残存的生命力,所有对爱丽丝的思念,都灌注进这个燃烧的念头里:
它是真的!它必须是真的!
一阵几乎撕裂我灵魂的震荡传来,那闪烁不定的光影猛地稳定凝固。
虚无的黑暗退潮般向后退去,世界的重量骤然回归,脚下不再是光桥,而是咯吱作响的木质码头。
冰冷潮湿的湖风拍打在我的脸上,带着巨釜湖特有的腥甜气息。
那座小屋,它变成了真的。
它沉默地矗立在湖畔,窗户漆黑,如同凝视我的眼睛。
每一个细节都与我记忆中和稿纸上的描述分毫不差。
我站在码头尽头,气喘吁吁,精神几乎虚脱,但我知道我成功了。
我用自己的故事,在这片意识的混沌中,强行开辟了一条通往现实的道路。
现在,终点就在眼前。最后的一页,正在屋里等待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