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耕地,全都播种林北提供的种子,这部分的资金由队里承担。”
苞米种子肯定不是大风刮来的,别管是谁肯定得花钱。
只要能实现高产,这点投入比起来不算啥,是时候改变传统的思想。
这笔钱,林北必须收下。
除此之外,确认今年种多少亩苞米,多少亩的土豆子。
大白菜萝卜,这些耐储藏的蔬菜,也得整上一部分。
依旧是以苞米为主,完成今年的交粮任务。
由于多了林北所负责的,多了那七百多亩荒地,相信今年日子会好过些。
周建国话讲差不多,接下来交给林北,让他给大家伙再做个补充。
虽然只是担任生产队的小队长,但林北在老金沟的威望,仅次于老支书。
“老周已经说的很全面,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要想富先修路,只有把路打通了,才能走的更长远。”
这事儿林北之前打算提出来,那段时间忙着建设水坝,实在抽不出空。
所以他想着,等春耕结束了之后,当务之急就是修路。
“大家伙也都知道,咱老金沟通大道,是一条泥巴路,冬天冻上了还好些,春夏秋遇到下雨天,连着几天没办法通车。”
干的时候是土,遇到了水就成了泥,雨再大些就成了数不清的泥坑。
人走在上边能陷到小腿,大卡车的话只要敢开,那就等着抛锚吧。
短短三公里的路,外边的物资进不来,里面的人想通行,除了步行没有其他选择。
姜书勤也在会议现场,村里文化程度最高的,除了林北就是她。
开会之前周建国特意邀请,想要听听这位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会有什么样新的想法。
“林北说得很对,那些国外的大城市,交通那可是重中之重!”
姜书勤对修路的提议举双手赞成,这可不仅仅是为了运输方便,更是为了大家的出行安全着想。
路都不通,更别想搞什么建设。
周建国虽然不知道外国人啥样,但他心里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修路对老金沟来说太重要啦!
“当务之急呢,是抓好春耕生产,等播种完了,就发动大家一起参加集体劳动,把那条泥巴路给修通!”
会议室里的干部们一个个都把手举得高高的,表示非常赞同。
以前的孙海中就是个甩手掌柜,除了自已捞好处,村里的大小事情他从来就没上过心。
大家早就有这想法了,可惜这事儿得村主任带头才行啊。
老支书也带着大家修过几次路,可就是因为没个好指挥,没过几年又变回原样了。
大家都这么支持,那这事儿就好办多了,有力气也能拧到一股绳子上。
“小姜啊,这里还得辛苦你一下,给大家整个方案。”周建国笑着说道。
修路可没那么简单,尤其是那段泥巴路,要是不想个好办法治理,那就是治标不治本。
姜书勤点点头,她可是学工程设计的,修路对她来说那就是小菜一碟。
“好嘞,等会儿我就带人过去测量一下。”
来到老金沟一个多月,渐渐喜欢上了这种生活。
大概内容讲完之后,接下来各个生产小队,就要带领队员们投入到春耕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