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日后也是要养孩子的~能省点是点~”
对此,谢天恩毫不在意:
“你这是嫉妒~咱家不生气~”
两人结伴去了京郊。
许忠义没说自已收养了几个孩子,谢天恩就没多问。
但等他到那农庄一看:
好家伙,数量还真不少!
而且下至五、六岁,上至十二、三岁的都有!
谢天恩认真数了一遍,发现不多不少,刚好十六个,脸拉的老长:
“你这老东西故意的~养孩子都得比咱家多一个~”
他养了六个大的,九个小的。
许忠义这家伙,正好比他这些年养的崽子们,数量多一个。
很难说不是存心的!
许忠义也没好气道:
“你胡说八道什么~出宫后倒是越活越回去了~”
真是越发不稳重了!
“咱家最初是想多收些义子好气气你~可看到这些孩子在街上乞讨~哪还顾得了那么多~”
许忠义原本是想压谢天恩一头,谁让他过去总仗着自已养娃,没事找事的气自已。
但听这些孩子叫他义父时,他立刻改了想法:
“如今咱家只想好好把他们养大~能读书的读书~能学武的学武~日后好为国效力~也算是咱家对得起太上皇的恩典了~”
虽然他不做御前领侍了,但官衔还在,身为朝廷四品宦官,他得为国尽忠啊!
谢天恩满意颔首:
“要是这么说~那咱家必须得帮你~”谁还没有蒙受皇恩了?
熙和帝交给赵叡的是一个太平的天下,赵叡登基后,也以四海升平,国富民强为目标,励精图治。
国有明君,朝有贤臣,天下渐渐臻于大治。
苏润心安理得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没事就在家里陪媳妇带娃,时不时遛狗逛街,亲朋好友之间串串门子,偶尔进宫蹭饭。
他立下大功,又淡出朝廷。
不闯祸,朝中自然也不像以前那样死盯着苏家不放了。
毕竟苏丰的太仆寺少卿虽然是正四品,但负责舆马畜牧,不是什么重要官职。
不过苏润的消息依旧会隔三差五传入朝中:
因为他这个人好抱打不平。
在京中闲逛时,若是路遇不平事,便会放狗。
等狗子威慑全场后,他再出来主持公道:
带着人证物证去顺天府找故交陆平。
若遇到勋贵找百姓麻烦,则会直接进宫,找他大舅子告状。
等朝臣收到消息,想进宫求情或者弹劾时,苏润都已经先告完状,拿着赵叡给他打包的茶点,屁颠屁颠的回家了。
御史想参奏,都慢他一步。
苏润立功无数,爵位在身,又是皇家人,别说一般朝臣,连不少勋贵都得避其锋芒。
一时间,京城风气别提多好了,连纨绔子弟都少了。
为此,左都御史柳玉成,还委婉地向赵叡提议,让苏润做个监察御史,专门负责整治京中风气。
毕竟苏润是真的能得罪人!
他干这事最合适了!
赵叡也觉得有道理,便想问问苏润意愿。
正好,当日苏润夫妇俩去永寿宫蹭饭,赵叡收到消息,就也跟过去了。
但吃饭时,赵叡刚问出来这话,苏润两眼圆睁,如遭雷劈地问:
“皇兄,润抱打不平,明明是做好事,却要遭报应,凭什么?”
何故恩将仇报?!
闻言,素来雷厉风行的帝王难得语塞,无语道:
“也是,朕就不该问你!”
他明明早就知道这小子不说人话的!
何必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