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方过。
关于姜峰并未关入天牢,而是去了纪王府的消息,便在长安城传了开来。
于是。
前一刻还在欢呼雀跃,想着今夜大摆酒席,风流快活的二代们,顿时呆愣在了原地!
这可是忤逆圣意的大罪啊!
哪怕没拉去菜市场砍头,最起码也要关进监牢,大刑伺候的吧?
竟然只是送进了纪王府,还美其名曰,由纪王亲自看守。
如今谁不知道,安宁郡主与姜峰关系要好,连陛下都准备给他们两个赐婚,这纪王府岂不就相当于姜峰的半个家?
天理何在?公义何在?
陛下对姜峰的偏爱,已经到了毫不遮掩的地步了?!
一些朝中大臣听闻此事后,顿时捶胸顿足,痛心疾首起来。
“陛下……糊涂啊!”
“此子忤逆圣上,抗旨不尊,若不重罚,何以服众?!”
“陛下如此偏私,朝堂百官,定然心生怨恨,不利于稳固朝局啊。”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些许异议:“可姜峰毕竟天赋卓越,乃我大景第一天骄,若是罚得重了,岂不是让天下列国笑我大景打压天骄,自毁根基?”
“姜峰天赋好又如何?天赋好就能不听圣令了?我大景天赋好的,修为高的超凡武夫有的是,难道他们也可以如此吗?”
“倘若人人仗着自己天赋好,就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我大景的太平盛世,岂不是要毁于一旦?”
又有人说道:“可我听说,承恩伯这案子,姜峰是被人冤枉的!而且,他毕竟有功于朝廷,不管是江州大劫,还是雍州兵变,他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有前阵子的青州白家沟冤案,包括郭常两家谋害皇亲国戚,也都是他查出来的。”
可接着便有人反驳道:“不管是不是被冤枉,他都不该不听圣谕!”
更有人情绪激动的辩驳道:“有功劳又如何?有功劳就能不听圣谕了?”
“仗着功劳在身就敢如此狂悖,岂不是更加证明,他居功自傲,恃才傲物,难当大任!”
“这事说破了天,姜峰也是错的,而且还是大错特错!”
“诸位同僚,姜峰如此悖乱猖狂,我欲向陛下上奏,恳请陛下严惩姜峰!何人与我联名?”
有人当即举手:“算我一个!”
“也算我一个!我早就看他不顺眼了!”
御史台的言官大都群情激奋,一些谏官更像是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绝世珍宝,看到了名垂千史的绝佳时机,纷纷红着眼,拿起纸笔,开始奋笔直书。
他们本就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他们的职责便是讽议左右,以匡人君!
如今天子公然偏私,有违朝廷法度,他们自然有责任上书规劝!
这可是青史留名的绝好机会啊!
……
纪王府。
不管外面的谣言传的多么汹涌,也不管满朝文武,有多少人义愤填膺,摩拳擦掌的准备上书……
此时此刻。
姜峰正在坐在案几上,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这一摞叠起来比他人还高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