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我们可能……低估了艾弗森。”总监的声音有些干涩,“我们之前的评估模型,主要基于球队战绩、媒体曝光度和传统的球迷画像。但我们忽略了,或者说没有足够重视他在特定年轻群体中的文化影响力。”
报告的第一页,是一张巨大的数据图表。
图表显示,在14至22岁的非裔美国男性群体中,阿伦·艾弗森的受欢迎程度,已经悄然攀升到了仅次于迈克尔·乔丹和李飞的第三位。
而如果将范围限定在“街头文化爱好者”这个标签下,他的名字甚至排在了第一。
“我们的市场调研团队在费城、纽约、洛杉矶的街头球场进行了抽样调查。”总监指着报告上的另一组数据,“超过60%的年轻人表示,他们更愿意模仿艾弗森的crossover,而不是乔丹的后仰跳投。原因很简单,前者让他们觉得‘酷’,而且‘看起来是自己也能做到的’。”
菲尔·奈特沉默不语,手指在名贵的红木办公桌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他想起了几个月前,当李飞的品牌宣布签下查尔斯·巴克利时,耐克内部还普遍认为那只是李飞在回报太阳队时期的老大哥,一个象征意义大于商业价值的举动。
但现在,当“the Answer”系列签名鞋的预热宣传片开始在各大电视台和潮流杂志上出现时,他们才后知后觉地发现,那个身高只有1米83的小个子,正在撬动一个他们从未全力触及过的市场。
“李飞的品牌……他们是怎么宣传的?”奈特终于开口,声音沙哑。
“他们的宣传语非常直接,也非常……煽动。”总监翻到报告的最后一页,上面印着“the Answer”系列的海报初稿。海报上,艾弗森梳着标志性的垄沟辫,眼神桀骜不驯,背景是模糊的费城街景。一行醒目的标语印在下方:“they say I' the question. I a the Answer.”(他们说我是个问题,而我,就是答案。)
这句话,精准地击中了所有被主流社会视为“问题少年”的年轻人的内心。
“该死!”奈特低声咒骂了一句。他意识到,李飞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和耐克在传统的篮球市场上硬碰硬。乔丹是神,是篮球的象征,是完美的商业偶像。而李飞,他选择站在神的对立面,他扶持起了街头的反叛英雄。他要的不是一块蛋糕,而是要开辟一块全新的战场。
“我们的Air Jordan 13代准备得怎么样了?”奈特抬起头,眼神重新变得锐利。
“设计已经最终定稿,工厂正在全力生产,预计在全明星周末前后正式发售。”
“提前。”奈特斩钉截铁地说道,“把所有能调动的资源都调动起来,宣传攻势加倍。我要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迈克尔身上。告诉消费者,神,只有一个。其他的,都只是凡人。”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总监知道,一场席卷整个运动品牌市场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李飞用一个“答案”,向耐克这个“帝国”发出了最响亮的提问。
而在芝加哥,联合中心的训练馆里,卡尔·马龙的汗水浸透了训练服,他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低位背打的动作,肌肉虬结的手臂将陪练顶得连连后退。
然而,他的心中却充满了烦躁和一丝……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