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关羽性情高傲,此事需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孙权也明白其中症结,不过倒是很想试试。
孙权打算先让诸葛瑾继续接近关羽,再探探口风,或是炮制当时两位曹家小姐与张靖、孙皎的模式。
至少,趁眼下关羽父女在建邺城,多让那关姑娘参与江东社交活动,一来二去,不就与孙家子弟有些往来,待多多熟络,再提联姻之事,成功率岂不更高?
孙权如此一厢情愿,想即刻就敲定下关羽之女这个好姑娘,但他究竟要把关家小姑娘嫁给谁?
难道真如历史上所传的,用孙权本人的亲儿子去联姻么?然后还被关羽心高气傲地拒绝,劈头盖脸骂了一顿。
不行,若真如此,袁绮绮可不愿意。
“将军可有合适的人选?”袁绮绮终于问到了点子上。
这不就正是孙权要和袁绮儿商议的内容么?论亲疏,又因为这关羽的地位实在关键,孙权当然希望最亲近的子嗣接下这个任务。可孙权的亲儿子,嫡长子孙登才八岁。
不等孙权做主,袁绮绮已先于孙权谈起这婚姻不仅该门当户对,还要当事人心意相通:“若论荆州与江东的关系重要性,自然是该将军膝下嫡子出面笼络,可我们登儿才八岁……又怎能与关姑娘谈婚事!孙家旁支子弟中倒是还有几个与关姑娘年岁相近的少年,可既要能与关姑娘匹配,且能让关羽认可的,倒是不好选。”
袁绮绮此话让孙权也一并陷入沉思。
这个拿出来谈论婚嫁的少年人选不仅关乎一场联姻的成败,更关乎孙刘联盟的颜面。
若选得太随意,会让关羽觉得江东轻视;若选得勉强,又难让关姑娘心悦诚服,以后终究有祸患。
这看似简单的联姻,实则藏着诸多需权衡的细节。
袁绮绮刚才的话不过是故意撇开儿子孙登,这见孙权为人选之事蹙眉,便把心里的考量告诉孙权:“将军不必过于纠结!若论身份、品行与年岁,我们阿邵不正是个很合适人选么?”
大哥孙策之子孙绍,年方十七,且热血豪勇,只不过此刻人不在江东,正在益州北部武都一带。
孙权闻言,只是看着袁绮儿,眼中带着几分探寻。
关羽能愿意将女儿嫁给孙绍,一个此刻正盘在益州边角,随时想南下威胁成都让刘备警惕的少年将军?
袁绮绮却觉得可行。
以关羽之女的眼界,她可比关羽明白。
“大嫂一家素来安分守己,这些年在府中深居简出,从不过问外事,阿绍自小在她教导下,既承了大哥的英气,上进热血,又知进退懂局势。阿绍平日里习文练武从不懈怠,如今在周公瑾的身边带兵,虽未及弱冠,却已显露出未来将领的沉稳气度。”
袁绮绮再说到阿绍的身份:“阿绍是已故吴侯之子,就算大哥去世多年,大嫂寡居不出,阿绍总是我们江东孙家宗室的核心子弟,以他的身份求取关羽之女,既不算辱没关家,也显出咱们江东的诚意,算得上真正的门当户对。阿邵不仅年岁与银屏姑娘更相宜,在个性气度和眼界上,也是能匹配得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