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宗道意犹未尽地对同僚说道:“若立刘氏七庙,那当今陛下怎么办?立了刘家的庙,可做皇帝的却是姓赵,那他是不是也要像当年的李旦那样变成皇嗣啊?”
经过这件事,大臣们更是忧惧日甚,刘娥接下来会不会变本加厉?她又还会做出哪些骇人听闻的举动?宋朝今后又会何去何从?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人的担忧真的是杞人忧天了,刘娥想当皇帝确实不假,可如果说她还另有什么高招能够让自己得偿所愿就有些高看她了。事实上,在被鲁宗道连续硬刚了两次后,刘娥称帝的心气儿已经被折损大半。
说来这也是刘娥的悲哀和无奈之处,相比武则天,她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和短板——没有根基。上面也说了,武则天的老爹武士彟(yuē)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母亲杨氏出身陕西华阴府的门阀世家,而刘娥呢?她出身于草根得不能再草根的贫寒之家,而且她还没有兄弟姐妹。
这下应该明白刘娥前面为什么要那么厚颜无耻地非要强行与开封知府刘烨攀亲戚了吧?她需要根基和支持者啊!如果刘烨能够点头,那么他就能瞬间成为皇亲国戚,他背后那实力和影响力都极为强大的刘氏宗族集团就能成为一股能够助她登基称帝的政治势力,可奈何刘烨是宁可躺在地上装病抽搐也不想沦为窃国大盗的帮凶,更不想因此而让刘氏的列祖列宗因他而蒙羞。
刘烨的家族有多么的声名显赫?这事如果细说起来会让很多人瞠目结舌,这个刘烨不但有个很厉害的父亲刘温叟,而他还有七个叔伯,这七人和他父亲一样都是科考中第的进士,刘家的根基和地位以及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了吧?这还不算什么,刘烨的直系远祖说出来相信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此人正是唐朝真正意义上的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刘政会。
四百多年了,刘家一直兴旺发达,实打实的中原一大豪族。刘娥要是能成功地把刘家给拉到自己的阵营里,她又何愁大梦不成?可是,人家刘烨没有辱没家族的门楣,人家不肯当贼。
既然没有底蕴和根基,那么再来看看现在的这些两府大臣里有没有自己的铁杆呢?很遗憾,这些人里面没有一个敢于在公开或私下里支持刘娥篡夺赵家的江山,就连吕夷简之类的这些是在刘娥开始主理朝政之后才进入两府的人也不敢发声支持她当皇帝。这些人或许人会感激她的提拔,但他们是赵家的臣子,刘娥给的这些恩德还不足以让他们为她背负赵宋反贼的历史恶名。虽说皇帝都喜欢自称寡人,可如果真的没有一个人支持你,那么你还能坐得了这皇位吗?总不能把现在的两府官员全都给换了,然后把一帮就知道谄媚的人提拔起来吧?那样的话,她刘娥的江山又能有几年的国祚呢?
有鉴于此,当刘娥的另一个忠实拥趸、后来被她提拔为开封知府的程琳向她进献《武后临朝图》之时,火气尤甚的刘娥一把将其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然后又恶狠狠地说了一句:“吾不作此负祖宗之事!”
这一刻的刘娥表现得是那般的正义凛然,完全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赵家好媳妇,似乎她从来就没想过要当宋朝的武则天。可是,这更像是刘娥的负气之举,如果她真的是无心称帝,那么又为何会有前面的种种言行呢?而且,刘娥在这一气之下还犯下了一个不可挽回的错误,她当众说出的这句近乎于发誓的话可谓是彻底断了自己的退路——毕竟君无戏言。可是,她不这样又能怎样呢?她的条件和资本注定了她无法和武则天并肩,只能终生对其仰视,只能在历史上做一个“一字并肩刘贤后”。
不过,不能做或者做不到并不代表不想做,欲念这个东西一旦变成了执念就永远都挥之不去,毕竟这世上唯一能让我们至死不忘的正是那些我们穷尽此生也未曾得到的东西。
刘娥很快就用事实打了自己的脸。就在当众训斥程琳之后不久,刘娥决定和赵祯一同到慈孝寺去上香祈福,临行前,她再次提出了一个让大臣们无法接受的要求,她希望在出行时能让自己的大安辇走在赵祯的御辇前面。刚刚因为刘娥表态“吾不作此负祖宗之事”而大松了一口气的宰辅大臣们再次集体暴怒,这一次还是鲁宗道第一个站了出来表示反对。
鲁宗道对刘娥毫不客气地说道:“太后,你知道女人有三从吗?在家从父,嫁从夫,夫殁从子。先帝早已驾崩,当今陛下是你的儿子吧?既然是,那你怎么可以让陛下的御辇走在你的后头呢?到时候你让全天下的百姓在背后怎么议论你?他们又会怎么说我们这帮朝廷大臣?”
刘娥当场愕然!如果可以的话,她甚至想当即一口唾沫砸在鲁宗道的脸上。我都说了不再想着当女皇的事了,我就想当一个在政治待遇上比皇帝高那么一点的超级皇太后,可你鲁宗道怎么还是不肯迁就一下我?你竟然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教我怎么做人,难道你是在讽刺我刘娥没有读过书不懂礼数吗?
纵然万般愤怒,但这事最后的结果是——刘娥再次妥协了,她这天乖乖地让自己的大安辇走在了赵祯的御辇后面。
以上这些便是在历史的记录里有据可查的有关于刘娥意图称帝的碎片信息,将这些组合在一起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面临重重阻力,甚至是看似不可逾越的阻碍,但刘娥还是没有彻底断绝想当一回武则天的念头。她承认自己做不到,可这个近乎于梦魇的执念始终在折磨着她,让她总是忍不住想伸手去触摸那顶她无法真正得到和拥有的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