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正是他暗中纠集前朝势力,才能让义顺伯在造反的路上所向披靡。只可惜,还是棋差一招。
这一次,他要在三皇子纠集起自己的势力之前,让他们祖孙相认。
“先生,恕学生多嘴,您这样做是为了什么?”萧珩开口问道,虽然有些话不合时宜,也会引得先生不喜,但他仍然想问出来。
他眼眸澄亮,眼神清澈,看得谢三郎有些自惭形秽。
“我为的,自然是谢家的门楣。”谢三郎幽幽的声音响起,“你可知道,当年暗自送他出宫的人结果如何?”
萧珩摇头。
“那位老宫人被人追杀,最后用自己儿子的死瞒天过海,这才将此事瞒了下来。恰好我兄长经过,将她救了下来,这也是我谢家劫难的开始。”
这是他最近这些时日才想通的。
为何太子跟二皇子都对他们谢家横眉冷对。平日里,剑拔弩张的两人竟然会在这件事情上联手?
谢家是清流文官,在朝堂威望极高,从不参与党争,为何会成为夺嫡路上的绊脚石,非要除之而后快?想必也是知道当年的蛛丝马迹了。
“那位老宫人后来如何?”在萧珩眼里,这位也是忠心护主,值得敬重的。
“伤势过重,不治身亡。临死之前,她将此事告知我父兄,想来是知道我父兄为人坦荡,也会感念他们母子忠心护主。并留下一方玉佩,说来日若是有可能,尽可能照顾一下玉佩的主人。”
只是这许多年过去,他父兄在临死之时,不知会不会想起这件事。若不是他在翻找遗物时偶然得到这半块玉佩,并且把它当成念想带在身边,恐怕还没办法探究出真相。凭着这玉佩,那人对他所说的话深信不疑。
萧珩觉得此事太过复杂,但确实是解侯府危机的好办法。
他对谢三郎行了个礼,“先生大义!只是在学生心里,谢家门楣从未垂落!谢家自有谢家的风骨!”
说完便告退了。
谢三郎久久不能回神,就这么站在那里。
也许,一开始便是他执着了。
父兄撑起来的门楣不仅仅是门楣,它是广袤的学问,是文人的风骨,如何会坍塌?虽然朝堂污浊,但也有人向他们伸出援手,散发善意,也有人替他们奔走,无论是文臣武将,无人说他父兄一个不好,这便是无形中矗立的门楣。
想通了这些,谢三郎突然觉头顶上的阴郁尽数散去,留下的是一片清明。也许他父兄希望的,只是天下升平,海晏河清。
那么,往后的路,就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好了。但是他,也要堂堂正正的将谢家门楣立起来,不能让谢家儿女们带着污名活着,另外,该有的道歉还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