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是一种神奇的催化剂,它能让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加速流淌。
过了大年三十,剩下的假期就仿佛被按下了2.0倍速的快进键。
大年初一。
林锋和谢无争被苏婉从头到脚地打扮一新,穿着前几天刚买的新衣服,跟着父母,拎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开启了一天的“亲戚巡回展”。
每到一处,他们俩都会立刻成为全场的焦点。
那些许久未见的叔伯婶婶,舅舅姨妈们,都会用一种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目光,将他们俩反复打量。
“哎哟,这就是小争吧?长得可真精神!”
“小锋眼光真好!这孩子看着就稳重,不像我们家那个,一天到晚就知道疯!”
面对亲戚们的热情围观,林锋显得有些不自在,大多数时候都只是沉默地坐着,有人问话,就用最简单的“嗯”、“啊”、“还好”来回答场。
谢无争则完美地扮演了一个模范准女婿,或者说准儿媳的角色,全程带着笑。
无论是回答长辈们关于“工作累不累”,“奖金高不高”的常规问题。
还是应对那些“你们俩谁管钱”,“打算什么时候办酒”之类的八卦盘问,他都能游刃有余,回答得滴水不漏,既给了长辈们面子,又巧妙地保护了两人的隐私。
一天下来,林锋已经快要电量耗尽,而谢无争则成功地收获了所有亲戚的一致好评。
苏婉更是得意得不行,在回家的路上,还在不停地跟丈夫炫耀:“你看我们家小争,多会说话,多懂事!比小锋那块木头强多了!”
林建军开着车,虽然没说话,但从后视镜里看着后排那两个靠在一起的身影,嘴角也忍不住微微上扬。
接下来的几天,是属于家庭娱乐的时光。
客厅里,那张平日里只用来吃饭的餐桌,被铺上了绿色的桌布,成了一个临时的“麻将馆”。
林建军,苏婉,大姑,姑父四人是固定的牌搭子。
林锋和谢无争,还有表弟李浩,则被勒令在一旁观战学习。
“碰!”
“吃!”
“胡了!清一色!给钱给钱!”
麻将牌清脆的碰撞声,和长辈们中气十足的叫和声,成了这几天家里最主要的背景音。
林锋对这种娱乐活动毫无兴趣,他宁愿回房间打两局游戏,但每次他想开溜,都会被谢无争不动声色地按住。
“陪爸妈玩会儿。”谢无争在他耳边低语。
于是,林锋只能不情不愿地留下来。
看了一会儿,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父亲林建军,一个在外面严肃不苟言笑的男人,在牌桌上,却像个“散财童子”,他打牌的风格大开大合,只管自己打得爽,却很少算计别人的牌,十次里有八次都是他在点炮。
母亲苏婉,她总能记住哪张牌被打过,哪张牌是危险张,出牌谨慎,胡牌精准。
“爸,你这张三万不能打,妈肯定要胡这张。”一次,林锋实在看不下去了,小声提醒道。
林建军瞥了他一眼,想都没想,就把那张三万打了出去。
下一秒,苏婉“啪”地一下推倒了面前的牌:“胡了!哎呀!谢谢!”
林锋:“……”
谢无争在一旁看得直乐,他凑到林锋耳边,低声说:“爸这是在第五层,你还没看明白吗?”
“什么第五层?”
“这叫战略性放水,懂吗?输点小钱,哄老婆开心,这才是家庭和谐的最高智慧。”
林锋看着父亲一边掏钱,一边还装作一副懊恼的样子,再看看母亲那得意洋洋的笑脸,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表弟李浩成了这几天家里的常客,他几乎每天下午都会准时出现,手里不是拿着一堆卷子,就是抱着他的游戏笔记本,美其名曰“有学习上和游戏上的问题需要请教”。
实际上,他就是来追星的。
他会先装模作样地拿出几道数学题,问林锋“这道解析几何的辅助线该怎么做”,在得到林锋“我怎么知道”的冷漠回答后,又会立刻切换到游戏模式。
“锋哥!irror哥!我昨天打了一把录像,你们快帮我看看,我这波操作是不是有职业选手那味儿了?”
然后,他就会点开他的游戏录像,整个房间里都回荡着激烈的枪声和他的激情解说。
“你看你看!这里!我一个提前枪,直接把他秒了!帅不帅?!”
“还有这里!我这个闪光弹丢得,是不是很有灵性?!”
林锋大多数时候都只是靠在床头,面无表情地看着,偶尔从牙缝里挤出一两句点评。
“枪法不错,身法像狗熊。”
“意识还行,时机像白痴。”
虽然句句毒舌,但李浩却听得如获至宝,飞快地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记下“锋哥说我枪法不错”、“锋哥说我意识还行”,至于后面的半句,则被他选择性地忽略了。
谢无争则会更耐心地,从战术层面给他进行复盘,告诉他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该撤,什么时候该和队友配合。
一个负责打击,一个负责鼓励。
在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教学模式下,李浩的游戏水平,竟然真的有了肉眼可见的提高。
假期的时间,就在这样热闹,温馨又有些鸡飞狗跳的日常中,飞速地流逝。
当墙上的日历,翻到“正月初七”这一页时,空气中那股轻松欢快的气氛,开始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离别的日子,近了。
要回去的前一天,苏婉起得比任何时候都早。
林锋和谢无争被客厅里传来的“哐当哐当”的声音吵醒时,天还没亮。
他们走出房间,看到的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