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2 / 2)

“大人回来了!”

谢清风脸上带着温和的倦意,一一应了,语气依旧如常:“奶奶,娘,姐姐们,我回来了。庄子上事忙,今日回来有些晚了。”

晚饭摆上桌,虽不是山珍海味,却也是林娘和周嬷嬷她们精心准备的家常菜式,热气腾腾。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气氛却与往日有些微不同。

筷子拿起,却没人立刻动筷,几双眼睛都忍不住悄悄瞟向坐在主位的谢清风,眼神里充满了一种新奇又难以置信的稀罕劲儿,仿佛第一天认识他一般。

谢清风将众人的神色尽收眼底,不由失笑,给奶奶夹了一筷子她爱吃的烧得软烂的菜蔬,又给母亲舀了一勺蒸蛋,语气轻松带着些许调侃道:“你们莫不是今日才认识我?”

“虽然运气好,被陛下赏了个爵位,但我还是谢清风,是奶奶的孙子,娘的儿子,姐姐们的弟弟。难不成封了伯,在家里吃饭就不用筷子,改用手抓了?还是你们觉得我头上突然长了角,得仔细瞧瞧?”

谢清风这话说得风趣,带着从前在家时常有的玩笑口吻,一下子打破了那层无形中存在的拘谨。

张氏最先反应过来,噗嗤一声笑出来,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浑说什么!什么长角!净会胡说八道!”她嘴上嗔怪着,却顺势夹起孙子给她夹的菜送进嘴里。

林娘也抿着嘴笑道,“就是,净瞎说,快吃饭吧,忙了一天肯定饿了。”这是她肚子里出来的孩子啊!真有出息!

谢静姝也掩着嘴轻笑。

谢思蓁思维一直都是个跳脱的,问出了一个在场所有人都想笑的问题,“那,狗儿弟弟,以后我们见了你,要不要磕头啊?”

谢清风佯装思考,然后一本正经地摇头:“在家里不必,除非你们想赚我的压岁钱,年前磕一个,我倒可以考虑多给些。”

这话一出,连旁边伺候的周嬷嬷和孙嬷嬷都忍不住别过脸去偷笑。

饭桌上,众人说说笑笑,从京城的趣事聊到家里的日常。

今日可不止谢清风一家高兴,京城的官员们但凡有些见识的,大多数心里也都揣着一团火热,难以平静,毕竟这能够亩产千斤的粮种意义实在太过重大。

酒肆茶楼、衙门廨舍,乃至各府邸的后宅书房,处处都能听到压低的、兴奋的议论声。

“了不得!真真是了不得!”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翰林在衙署里捻着胡须,对同僚连连感叹,“若此物真能如丰裕伯所奏,广泛种植于贫瘠之地,我朝何愁再有饥荒?此乃社稷之福,万民之幸啊!”

户部的官员们更是激动得几乎要手舞足蹈。

他们常年与钱粮打交道,最知粮食的金贵,一个掌管粮仓的主事搓着手,眼睛发亮地对上官道:“大人!若真能推广开来,各地常平仓皆可充盈!届时非但灾年可从容赈济,边军粮饷也能更为宽裕,朝廷财政压力将大为减轻!”

往年一到青黄不接之时,各地请求减免赋税、拨粮赈济的奏折就如雪片般飞来,陛下与阁老们愁,他们底下办事的更是焦头烂额。若此物能成,往后......嘿,日子就好过多了。

就连一些平日里与谢清风并无交情,甚至可能因他骤得恩宠而有些微词的官员,此刻也不得不承认这红薯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