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殖之泽的净化成功,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幸存者团队的灵魂深处。归途不再压抑,尽管“开拓者”伤痕累累,队员们疲惫不堪,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与脚下星球新生的联系感,驱散了所有的阴霾。
当他们返回营地时,受到了留守人员英雄般的欢迎。轨道上的“堡垒号”和“探针号”也传来了热烈的祝贺。数据流和现场记录被迅速上传分析,净化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为了宝贵的资料,不仅关乎对新希望-Alpha的理解,更关乎人类未来与这类“活星球”互动的范式。
随后的几天,营地进入了休整与深化研究阶段。莉莉和迈克带领科学团队,持续远程监控着腐殖之泽的变化。三根共振信标工作稳定,白金色的光辉日夜不息,如同三位不知疲倦的清洁工,持续中和着残留的熵化污染,梳理着淤塞的能量脉络。
数据显示,沼泽区域的生态恢复速度远超预期。黑色的泥浆逐渐沉淀出原本的土色,并开始有耐性极强的原生藻类和微生物重新 ize;枯萎的树木并未复活,但在它们倒下的地方,已经能看到嫩绿的新芽破土而出,那些新芽隐隐散发着健康的微光;水源的毒性急剧下降,甚至检测到了一些小型水生节肢动物的回归迹象。最重要的是,那片区域的能量读数稳步回升,与星球意识网络的连接重新变得清晰而流畅。
星球意识再次传递来了清晰的感激与愉悦的情绪波动,这一次,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甚至影响了营地周围的生态环境:附近的发光植物变得更加鲜艳茂盛;一些温顺的小型生物好奇地靠近营地边缘,却又不敢真正进入;夜晚的嗡鸣声变得更加和谐悦耳,仿佛在演奏一首舒缓的安眠曲。
信任,已然建立。
“是时候了。”在一次营地高层会议上,科尔看着全球扫描图上那片日益扩大的、代表着生机与和谐的绿色区域(原腐殖之泽),做出了决定,“我们不能永远住在登陆舱和帐篷里。我们需要一个真正的家,一个能够长期立足、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我提议,启动‘基石’计划(project erstone),就在我们当前营地的基础上,扩建并建立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据点。”
提议得到了全员的一致通过。详细的规划迅速展开。得益于“创世因子”数据库和星球意识间接提供的环境数据,规划进行得异常顺利。选址充分利用了LZ-01的地理优势:靠近河流取水方便,地势平坦利于建设,背靠山脉可提供部分资源和屏障,能量脉络节点附近的环境也异常稳定富饶。
建设开始了。不再是小心翼翼的保护性勘探,而是充满了开拓精神的热火朝天。“堡垒号”将预制的殖民模块和重型工程机械从轨道空投下来。队员们,无论是科学家还是保安,都拿起了工具,成为了建筑师、工程师和工人。
他们首先建造的是坚固的复合材料和本地石材混合的防护墙,并非为了防御明确的敌人,而是为了划分区域、抵御可能的大型野生动物(虽然目前未发现)以及规范未来的城市扩张。随后,一座座模块化的居住单元、科研中心、能源站(巧妙地利用了地热和太阳能,并尝试连接微弱的星球能量脉络作为辅助)、水处理厂、通讯塔拔地而起。
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需要适应本土的材料特性:一种异常坚韧的藤蔓总是试图缠绕新建的支架,需要定期清理;某些夜间活动的发光昆虫会被能源站的光芒大量吸引,带来一些小麻烦。但每当遇到困难,他们尝试着不是简单粗暴地清除,而是去理解、去适应,甚至利用(例如研究那种藤蔓的纤维强度,引导昆虫远离精密设备),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偶尔会感受到星球意识传来的一种“赞许”或“提示”般的微弱意念。
在这过程中,伊娃和她的生物团队有了惊人的发现。他们在营地外围建立了几个小型生态观察站,密切监测着本地动植物的变化。他们发现,在殖民地的建设过程中,一些本土生物似乎开始表现出一种主动适应甚至共生的倾向。
一种能够分泌高效粘合剂的甲虫,开始在被切割的石材缝隙处筑巢,无意中加固了墙体; 一种擅长挖掘地下通道的、类似鼹鼠的生物,其活动轨迹巧妙地避开了地基,反而帮助疏松了周围的土壤; 甚至那些发光植物,在被小心移植到居住区周围后,不仅存活了下来,其光芒的强度和稳定性还有所提升,成为了天然的、柔和的路灯; 最令人惊讶的是,莉莉在一次深度冥想(她发现这有助于感应星球意识)后,尝试着将一些建设规划的概念图,伴随着友好的意念,向脚下的土地“发送”出去。几天后,他们发现一片原本规划为道路的区域,地下盘根错节的植物根系竟然主动地、缓慢地改变了生长方向,让出了空间!
“它们在帮助我们……它们在尝试理解我们,并融入我们!”伊娃激动地向科尔汇报,“这不是简单的驯化,这是……协同进化(-evotion) 的萌芽!这颗星球的意识,在引导它的子民与我们建立一种前所未有的关系!”
科尔看着窗外:阳光下,新型材料的银灰色建筑与发光的原生植物交错分布,远处是忙碌却带着笑容的人群,几只温顺的、披着鳞片的六足食草兽在防护墙外的草地上悠闲地啃食着发光的苔藓。一派和谐景象。
“我们需要一个名字。”科尔忽然说,“不仅仅是我们殖民地的名字,更是这种关系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