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已过半。
各大公司并没有想出该如何改良新标准,使得二线歌手不再泛滥,进而商业价值大贬值。
但局面的发展,却自动走向了符合他们想法的方向。
四月份已过去的15天,只出现了3位音源下载量达到二线歌手标准的新人。
并没有出现三月份,几乎一天晋级一个二线歌手的慑人情况。
各大公司懵了,他们推新人的速度,并没有减慢半分,投入的资源也没有减少,为什么成材率大大降低?
一番调查后,结果让他们哭笑不得。
人不够了!
歌够,但有实力将歌曲演绎好的歌手不够。
歌迷的耳朵没堵满耳屎,谁唱的更好听,他们是能听出来的。
歌质量不错,歌手演绎的不好,歌迷也不会单单因为歌曲质量好而买单。
两者必须相辅相成。
改革新歌手等级标准的呼声,在这个结论出来后,立即销声匿迹。
二线歌手不会泛滥了。
但有一个群体,却成了新的受害者,作曲人!
以前固定时间内的晋级名额数量受限,能提供更高质量歌曲,增加赢面的作曲人,待遇自然是非常高。
但现在名额没有数量限制,质量低一些高一些,区别并没有多大,只要能够达到目标等级的晋级标准就足够了。
作曲人的作用,降低了不少。
再加上目前的情况,让各大公司意识到,可以冲击月榜第一的歌曲的数量,比有实力的歌手多的多。
作曲人的地位,瞬间矮了一大截,包括最顶级的顶级作曲人,都明显感受到了公司高层的态度,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顶级作曲人,如果单论音源下载量,大多数和高级作曲人中的顶尖人物,相差不大。
有时候可能就只有几万音源下载量的差距。
但就是差这么一点点,导致两者的待遇天差地别,获得的荣誉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而按照最新的标准,这点差距就不是事!
以后顶级作曲人的数量,也会出现翻倍膨胀的现象。
再给顶级作曲人维持现在的待遇,家底再厚也得掏空。
光是想想按以前的待遇,养10位顶级作曲人,各大公司的老板就心里一股凉气冒出,透心凉的感觉。
……
“胡启明今年的待遇,保持不变。”林一凡做出了最终决定。
各大公司都在调整作曲人的待遇,星光娱乐自然也不例外。
在这方面,星光娱乐船小好调头。
作曲部百来号人,顶级作曲人只有一个,刚挖来的胡启明。
高级作曲人只有一个,梁俊生。
“等明年再给他调整。”
今年能调整的地方,其实并不多。
待遇那是在合同里,白纸黑字写明白了的,除非胡启明自愿,不然今年肯定改不了,要等明年续签的时候再调整。
林一凡说的保持不变,是歌曲的授权费用。
胡启明是顶级作曲人,不代表他写的每一首歌,都能卖到高价。
最终的歌曲授权费,就需要公司,歌手,作曲人三方商谈确定。
但总归是有一个底线在那,作为基准。
如果要进行调整,今年只能调整这个底线。
在顶级作曲人数量必然大增的情况下,顶级作曲人的歌曲,再想卖到以往的价格,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各大公司已经在和作曲人谈判,降低歌曲授权费。
这其实对大多数作曲人来说,是一件好事。
作曲人这个行业,在音乐平台改革歌手等级标准之前,绝大多数利益是被行业尖尖的那一部分人拿走了。
现在这些利益,会分流到得益于新体系而晋级的作曲人手里,获益的人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