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儿,饭做好了吗?”
“就快了......”
“嗯,我去给父亲打水。”
盛青将柴火放下,就去了后院。何氏望着他落寞的背影,不由地叹气。
夫君肯定是因为小叔子回来才不开心,她也不懂,都是亲生的儿女,公公婆婆却极其偏心。小叔子虽然在酒楼当跑堂,可是不能够经常回来,因此家中这里里外外都是他们老大一家在忙活。日常琐事,种田,伺候公婆,现在还要帮二弟照顾他怀孕的妻子。
但即使这样,在老两口眼里盛青依然比不上会说话的二儿子。只要老二一回来,那两位的眼神都在二儿子身上。
因为盛家并未分家,虽然两个儿子都成了家,但是家里的钱还是要交到公中,由盛父盛母掌管。何氏怎么都想不通,他们一家任劳任怨,挣的钱八成也都交到了婆婆手里,可是只要小叔子一回来,就成了家里的大功臣!
不说他那十几文钱都给了婆婆,就说他每次走时家里还要倒贴点吃喝,甚至还要家里拿些银子给他用于交际,打点。
对此行径,何氏嗤之以鼻。一个跑堂,打点个屁!
可只要盛成一说这些打点都是为了未来能当上掌柜的,那老两口一上头就什么都不顾了。
八字还没一撇,当掌柜的那么容易?不是她笑话,小叔子要是能耐,不至于成亲的时候,一两银子都没攒下。
可是多说无用,何氏觉得就该让老两口看看,要是没了他们这一家,老二一家会不会把他们伺候得这么好?
饭桌上,盛成把那一串钱当着大家的面递给了盛母,老两口满意地点头,夸他孝顺。盛父还叮嘱他在外行事要注意分寸,务必让东家看到他的努力。
盛成自然应声,“父亲放心,儿子一直谨记父亲的教诲,不敢忘记。”
“嗯,你有心便好。”
“我儿从小聪明伶俐,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来,吃个鸡腿,好好补一补。”
“谢谢娘,不过说起补身体,娘子才该多吃一些。娘子怀着身孕,才是最辛苦的。娘子,来,多吃些。我不在家,多谢你照顾父亲母亲了。”
“夫君,你说的我都害羞了,这是我应该做的。还是给父亲吧。”
“哈哈哈哈,好好好,都是好孩子......”
盛父大笑,对儿子儿媳如此懂事,简直不能更满意了。
一张桌子,本该是一家人,但是此刻桌面上仿佛出现了一道泾渭分明的无形的线,将几人从中间隔开。一边相亲相爱,氛围和谐,一边无声无息,面面相觑。
“娘,我想吃肉。”宁哥儿望着那个鸡腿儿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小小年纪的他不懂什么叫偏心,只知道爷爷奶奶不喜欢他,总是说他傻,说他笨,连给他吃肉都觉得是浪费。
“早上就吃肉对胃不好,娘给你盛碗粥,你等一下。五妹,你”何氏想着问问盛紫要不要顺便也添一口,她一回头,小姑娘早就不见了身影。
何氏叹气,五妹虽然年纪小,却是这个家里最聪明的。算了,眼不见心不烦,与其在这里当个隐形人,还不如去外面吃来得舒服。女人和孩子不在桌上吃饭很正常,因此何氏带着儿子离开时也没人在意。只有盛青默默啃着馒头,看着对面的四人,眼神毫无波动,他已经习惯了。
盛成:“爹,我前几日在县里见到了四妹夫妻。看来那小两口日子过得还不错,买了好几斤猪肉呢!”
“什么?他们哪来的钱买肉啊?”不等丈夫开口,盛母先叫了起来,“他们肯定是把那田租给花了!就说年轻人不会过日子,肉吃不吃的能如何,银钱怎么能乱花呢?亲家也不管管!”
“啧啧,四妹的脸可都胖了一圈了!”
“败家!”盛父喝道。
“就是!还不如拿钱孝敬爹娘,看样子四妹是一点都没有把爹娘放在心上。还真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啊。”
朱氏趁机火上浇油,她可还记得那夫妻俩的嘴脸,一脸的抠门样儿。
“听说,四妹夫的眼睛好像有救了......”
自始至终一点没有存在感的盛家三女儿盛虹突然开口,声音虽小,却让饭桌顿时炸开了锅。